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
晓曦3月前
#大雁南飞人不归 #大雁南飞人不归后续 #沈砚之姜曼殊乔昭宁后续 #如果没有异议的话,婚期就定在下月十号,如何?” 沈砚之的声音低沉而冷静,像是一块冰,砸在姜曼殊的心上。 姜曼殊猛然惊醒,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堂屋里的一切。 父母坐在一旁,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和欣喜,墙上挂着的老式挂钟滴答作响,桌上摆着搪瓷茶缸,茶缸上的红双喜字已经褪了色,却依旧醒目。 这一切,分明是八十年代的模样。 她重生了?! 姜曼殊的心跳得厉害,目光落在沈砚之身上。 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眉眼深邃,鼻梁高挺,肩章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衬得他整个人更加挺拔冷峻。 这样的男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 姜曼殊的心脏骤然刺痛,上辈子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她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沈砚之时的情景。 那时,他是带领知青下乡体验生活的首长,而她只是一个乡下丫头。 她从未见过这样好看的男人,仿佛从画报里走出来的一般。 她动了心,每日跟在他身后,像只小尾巴似的,眼里心里全是他。 可沈砚之总是冷淡的。他对所有人都是一副疏离的模样,唯独对乔昭宁不一样。 乔昭宁是他的青梅,也是和他一起下乡的知青。 姜曼殊曾无数次看到沈砚之为乔昭宁撑伞,在乔昭宁生病时彻夜守在床边,因为乔昭宁的一句“想吃糖”,跑遍整个县城去买。 那些温柔,是她从未得到过的。 姜曼殊以为自己这辈子和他都不可能了,难过之下却也祝福,正好那年恢复高考,她开始努力的发奋学习,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可命运弄人,她落榜了。 就在她心灰意冷时,沈砚之却突然来提亲,说要娶她。 她欣喜若狂,以为自己终于等到了他的回应,哪怕不知道原因,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婚后,她过得并不幸福。 她没有考上大学,家世也不好,别人都说她配不上沈砚之。 她自卑,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着沈砚之和孩子打转,温柔贤惠,从不抱怨。 哪怕沈砚之出任务一去就是两三年,回来只待一两天,她也从不说什么。 直到两人年老,沈砚之躺在病床上,气息微弱。 她守在床前,哭着问他还有什么遗愿。 他却说:“我想和你离婚,和昭宁结婚。这样,我们才能埋在同一个祖坟。” 他还说:“那封我拿走的录取通知书,我已经用自己的一辈子还了,曼殊,我不欠你什么了,如今我的生命不多,只想和最爱的人在一起。” 那一刻,她如遭雷击。 原来,当年她明明考上了大学,是乔昭宁红了眼缠着沈砚之,说自己也想去读。 沈砚之没办法,只好拿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给乔昭
00:00 / 08: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6: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1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1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2025北京马拉松跑完了。3小时45分08秒,当奥林匹克中心区庆典广场的终点拱门在视野中清晰,2025北马的征程终于画上句点。这场被跑者们视作"朝圣"的赛事,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马拉松的意义。 赛前带着病毒性感冒的疲惫,却遇上了再理想不过的好天气——没有借口可寻,25公里后逐渐失守的配速便是最诚实的答案:从掉10秒到40秒,每一步都在暴露能力的短板。但双腿的沉重从未盖过内心的滚烫,因为这条赛道串联的不仅是42.195公里的距离,更是两代人的心愿。 从天安门广场起跑的瞬间,脚步便有了特殊的意义。我的父母成长于毛泽东思想普照的年代,"到天安门看毛主席"是他们念叨了一辈子的心愿。今天,我带着这份念想奔跑,让风替天堂的他们掠过长安街的晨光,望见中南海的红墙、国家大剧院的轮廓,路过军事博物馆的庄严 。那些父母曾在广播新闻中熟知的地标,都成了我赛道旁鲜活的风景。 后半程的每一次喘息,都在被赛道的厚重与热情治愈。当鸟巢的钢构与水立方的蓝顶映入眼帘,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感动——这就是"国马"的魔力,它让奔跑成为与历史对话、与热爱相拥的仪式。 成绩或许留有遗憾,但能替父母圆梦、亲赴这场盛会,早已是三生有幸。歇脚不歇心,下一周,南昌马拉松的赛道再见!#2025北京马拉松#国马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
00:00 / 05: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