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7: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1
稀土博弈:单边主义的镜子 美国可以不让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可以阻止荷兰向中国出售光刻机,可以限制伊朗石油贸易,可以筑起高墙阻挡中国电动车进入其市场,却唯独无法接受中国不向美国出口稀土。这一矛盾姿态,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供应链互依互存的本质,以及单边主义思维的局限。 2024年中国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达23.6万吨,占全球总供应量的70%以上。更关键的是,中国在稀土冶炼分离环节占据绝对主导地位,18万吨/年的产能支撑起全球绝大多数稀土材料的加工需求,仅钕铁硼毛坯产量就占全球80%以上。这种全产业链优势,赋予了中国在稀土领域天然的话语权。 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深入其产业肌理。数据显示,美军153种主战装备中,87%的供应链需经过中国稀土加工环节。单架F-35战斗机就需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雷达、电子战系统、发动机等核心部件都离不开这些关键元素。即便美国拥有稀土储量,开采出的矿石仍需送至中国加工,85%的需求依赖进口。 这种深度依赖与美方对华限制形成鲜明对比。在半导体领域,美国出台的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穿透性规则将数千家中国企业列入限制范围;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面临多重壁垒;在国际合作层面,中国被排除在国际空间站合作之外,荷兰向中国出口光刻机也受美方干预。 2025年10月,中国发布《对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的决定》,将开采、冶炼分离等核心技术及衍生服务纳入管控。这一合乎国际惯例的举措引发美方强烈反应,美媒纷纷渲染行业恐慌,贸易代表公开喊话希望解决“关键矿产限制争议”。反应背后,是对供应链断裂的深层焦虑。 中国的稀土管制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商务部明确表示,措施是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常行为,用于民用用途的合规申请均可获得批准。 这种平衡做法兼顾了安全与发展。管制核心是防止稀土非法流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不当用途,维护国家安全与全球共同安全。纳入管制的只是清单列管的磁材、靶材等产品,并未影响正常贸易流通。这种精准施策,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保障了全球产业链的基本稳定。 中国用合规合理的方式行使权利,既守护了自身发展主动权,也为全球产业链健康发展注入稳定力量。这场稀土博弈告诉我们,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里,任何单边主义的限制措施最终都会反作用于自身。只有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供应链安全与稳定。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