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苹果1周前
我终于明白,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当你30岁的时候,去买18岁想买的东西,去20岁想去的地方, 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只有世事无常,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我们总说,等以后,等有钱了,等有时间了,等准备好,可生命最残酷的规则,恰恰是,有些窗口只开放一次,你错过的不只是一件商品,一次旅行,而是那个时空里,独一无二的自己,青春的本质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全息的生命感知,那种看到晚霞就想落泪,听到某首歌,就以为能永远,握住一只手,就敢对抗全世界的敏感,后来我们拥有了更多,却失去了这种全息感知的能力,但你知道吗?这个看似悲伤的发现里,藏着温柔的启示,当我们为,终不似少年游流泪时,恰恰证明我们心里,还住着那个少年,消失不是彻底的消亡,而是化作你灵魂的坐标,那个追不到的人,让你懂得了边界,那份搞砸的工作,塑造了你的任性,那些深夜的眼泪,灌溉了你现在的通透,这些看似平常的瞬间,都会是未来某天,你拼命想追溯的,珍贵当下,你一生追求的东西,其实一开始就在,只是你后知后觉而已,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有的东西要靠消失,来证明它的珍贵……#人生感悟 #每一帧都是热爱 #治愈你的往往就是不经意的一个景,一句话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金缕衣》小学课外古诗#国学文化 【译文】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花开可以折取的时候就要尽管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出现了两次,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金缕衣”是非常贵重的衣物,却“劝君莫惜”,说明世间还有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青春是非常宝贵的,一旦逝去是再也回不来的。一再“劝君”,用规劝的语气,情真意切,有很浓厚的歌味和娓娓道来的神韵。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上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 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惯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 ,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 ”式直截的感慨,用花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 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种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却耐人寻味,富有艺术感染力。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