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看世界4月前
目前,中国在南极洲共有五个科考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以下是对这五个科考站的简单介绍: 1、长城站:建成于1985年2月20日,位于西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乔治王岛南部,地理坐标为南纬62°12'59"、西经58°57'52"。站区平均海拔高度10米,距北京17501.949千米。长城站现已初具规模,有各种建筑25座,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2、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地理坐标为南纬69°22'24"、东经76°22'40"。经过多次扩建,截至2023年已拥有19座大型建筑,建筑面积达8500平方米,包括办公楼、宿舍楼、气象观测楼、科研楼和文体娱乐楼等。  3、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目前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建筑为钢结构,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  4、泰山站:建成于2014年2月8日,是中国第二个南极内陆夏季考察站。地理坐标为南纬73°51′、东经76°58′,海拔高度2621米,距离中山站直线距离520公里,距离昆仑站距离715公里。 5、 5、秦岭站:于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也是新时代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考察站。位于南纬74°56′,东经163°42′,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该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可容纳度夏队员80人,越冬队员30人。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3
破冰前行:中国南极科考42年 42年前,中国南极科考事业从零起步,如今已建成5座科考站,实现从南极边缘到内陆冰盖最高点的跨越。这段破冰逐浪的征程,见证了中国科学探索的壮阔史诗。 1984年,591名勇士乘向阳红10号与J121舰从黄浦江启航,开启首次南极远征。他们穿越5个时区、15个纬度,在暴风雪中抢建长城站。27天后,中国首个南极常年科考站拔地而起,同步建成的天文台让五星红旗在南极飘扬。次年,中国跻身南极条约协商国。 1989年,中山站建成标志着中国科考从半岛向大陆腹地延伸。1994年,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南极,取代老旧科考船成为主力,其万吨级体量与破冰能力让中国极地考察如虎添翼。 2005年,科考队驾驶雪地车穿越1200公里冰原,登顶海拔4093米的冰穹A。这一人类首次的壮举为2009年昆仑站建设奠定基石。昆仑站屹立于不可接近之极,成为内陆冰盖最高点的科学灯塔。 2014年,泰山站作为中转枢纽建成,形成长城、中山、泰山、昆仑的陆地科考链。2018年,雪龙2号加入科考队列,这艘国产破冰船实现双向破冰技术突破。 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时,中国科考队如期出征,在阿蒙森海开展科考作业。2024年,秦岭站在罗斯海沿岸开建,其模块化设计与绿色能源系统代表中国极地基建新高度。 2025年11月1日,第42次南极科考队500余名队员优化秦岭站设施,测试国产科考装备,并与泰国、智利等10余国开展海洋生态联合监测。 从1984年首征南极到五站环布,从依赖进口装备到自主建造破冰船,中国南极科考实现了装备、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全面跨越。42载风雪征程,中国科考队以平均每年一个里程碑的速度在南极版图上刻下8个中国坐标。每一次破冰前行都在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每一座科考站的矗立都在践行大国对全球极地治理的责任。这段征程不仅是科学探索的史诗,更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向极地发出的时代强音。 #南极科考 #中国力量 #极地探索 #雪龙号 #科考站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