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慕寅5月前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以下是详细解读: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句解析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草木深”描绘出长安城中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衰败之景。诗人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虽春天已至,但国都沦陷后的山河依旧,城池残破,满目凄然,奠定了全诗沉痛哀伤的基调。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诗人因感于国家的时局动荡,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另一种是以花鸟拟人,花也因感时而溅泪,鸟也因恨别而惊心。此联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鸟,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指战争,“连三月”说明战事持续很久。“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在战争年代,一封家信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通过对自身形象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白头”是诗人饱经沧桑、忧国忧民的写照;“搔更短”则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和烦闷;“浑欲不胜簪”将诗人苍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期盼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国家破败、城池荒芜的景物描写,又有诗人内心忧愁、痛苦的情感抒发,情景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炼字精妙:“破”“深”“溅”“惊”“连”“抵”“搔”“短”等字词,用得极为精准,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结构严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从望中所见之景,到望中所感之情,再到望后的自身形象,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慕寅5月前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安史之乱时期,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以下是详细解读: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句解析 -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草木深”描绘出长安城中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衰败之景。诗人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虽春天已至,但国都沦陷后的山河依旧,城池残破,满目凄然,奠定了全诗沉痛哀伤的基调。 -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诗人因感于国家的时局动荡,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另一种是以花鸟拟人,花也因感时而溅泪,鸟也因恨别而惊心。此联移情于物,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花鸟,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 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指战争,“连三月”说明战事持续很久。“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在战争年代,一封家信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也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 - 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通过对自身形象的描写,进一步抒发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白头”是诗人饱经沧桑、忧国忧民的写照;“搔更短”则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焦虑和烦闷;“浑欲不胜簪”将诗人苍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灾难,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期盼国家安定统一的愿望。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既有对国家破败、城池荒芜的景物描写,又有诗人内心忧愁、痛苦的情感抒发,情景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 炼字精妙:“破”“深”“溅”“惊”“连”“抵”“搔”“短”等字词,用得极为精准,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结构严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从望中所见之景,到望中所感之情,再到望后的自身形象,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52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