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heart5天前
第33天:《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考是修身的根本) 【视频开头】 (镜头:古人静坐沉思的画面,切换至现代人手捧书本、认真思考的场景,配舒缓背景音乐)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我们的思考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读懂这句话,明白思考对个人修身、认知世界的重要意义。” 【原文呈现】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gǔ sǒu)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shuò)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xǐ)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烝(zhēng)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yí),好是懿(yì)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好是懿德。’” (核心句延伸:结合《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深化“思考”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解析】 - 心之官:“官”指“官能、功能”,此处的“心”指人的思维器官(古人认为心主思考),即思考能力。 - 瞽瞍(gǔ sǒu):舜的父亲,相传是盲人,性格顽劣,多次想加害舜。 - 铄(shuò):熔化金属,此处指“从外部灌输、强加”,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本有的,而非外部强加的。 - 倍蓰(bèi xǐ):“倍”是一倍,“蓰”是五倍,指人与人之间的德行差距有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 - 烝(zhēng)民:众民、百姓,指上天造就的万民。 - 秉彝(bǐng yí):“秉”是秉持,“彝”是常道、本性,指百姓所秉持的不变本性。 - 懿(yì)德:美好的德行,指百姓天生喜爱美好的品德。 #孟子#传统文化@黄花花 @闻香识墨 @HanHan @法图墨(63年的金牛座) @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9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7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5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8: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6: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四聖心源·七窍解》—舌病 【心窍于舌,舌者,心之官也。心属火而火性升,其下降者,胃土右转,金敛而水藏之也。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于是作焉。 火之为性,降则通畅,升则堙郁,郁则苔生。舌苔者,心液之瘀结也。郁于土,则苔黄;郁于金,则苔白。火盛而金燥,则舌苔白涩;火衰而金寒,则舌苔白滑。火衰而土湿,则舌苔黄滑;火盛而土燥,则舌苔黄涩。五行之理,旺则侮其所不胜,衰则见侮于所胜。水者火之敌,水胜而火负,则苔黑而滑;水负而火胜,则苔黑而涩。凡光滑滋润者,皆火衰而寒凝;凡芒刺焦裂者,皆火盛而燥结也。 心主言,而言语之机关,则在于舌。舌之屈伸上下者,筋脉之柔和也。筋司于肝,肝气郁则筋脉短缩,而舌卷不能言。 《灵枢·经脉》:足厥阴气绝,则筋绝。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足太阴气绝,则脉不荣其唇舌,脉不荣则舌萎人中满。 《素问·热论》: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足三阴之脉皆络于舌,凡舌病之疼痛热肿,则责君火之升炎。若其滑涩燥湿,挛缩弛长诸变,当于各经求之也。 芩连芍药汤 黄芩三钱 黄连一钱 甘草二钱 贝母二钱,去心 丹皮三钱 芍药三钱 煎半杯,热服。 治舌疮疼痛热肿。 桂枝地黄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生地三钱 阿胶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肝燥舌卷者。 若中风舌强语拙,或杂证舌萎言迟,皆脾肾湿寒,不宜清凉滋润,勿服此方。】 「舌为心窍,火升舌病 苔应水火,五行定象 舌变涉经,分证求因 疮用芩连,卷宜桂地(注:中风舌强、舌萎等脾肾湿寒证忌用桂地类)」#传承中医文化 #传承文化 #中医 #中医传承 #中医养生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占星系统中的太阳与中医中“心”的关系 在中医系统中,“心”为君主之官,五行属火,主宰生命活动。在医疗占星系统中,太阳主宰身体的心脏、脊柱以及生命力,其温暖、光明、活跃的特质与“火”的特性高度契合。因此,这一篇我们就来探讨太阳与“心”的深刻联系。 1. 生理功能对应 太阳在传统占星学中被视作生命力和核心能量的源泉,对应人体中的心脏。心脏在人体中负责推动血液运行,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维持生命活动,这与太阳“温暖”、“赋能”的特质相呼应。太阳被视为赋予身体活力和元气的行星,而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气充沛则血流畅通,精神饱满。太阳的能量也与脊柱相关,脊柱为身体的支柱,如同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支撑起整个生命结构。 2. 气质与心的关系 太阳对应胆汁质气质,这种气质的人通常精力旺盛、自信果断,但也容易心火亢盛,表现为易怒或消耗过度。在中医理论中,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神志。若心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心悸、失眠或精神萎靡,这与太阳能量失衡时的表现相似——太阳能量过强可能导致心火过旺,出现烦躁、口干等问题;太阳能量不足则可能引起心气虚弱,导致乏力、畏寒、精神不振。 3. 疾病倾向 太阳在医疗占星中常与心脏功能、血液循环、免疫中枢等相关。当太阳在星盘中受到不利影响时,可能暗示心脏相关的健康风险,如心律不齐、高血压、心气虚衰等。此外,太阳也主身体的阳气,若太阳能量虚弱,可能导致整体生命力下降,易感疲劳、畏寒或慢性虚弱性疾病,这与中医中“心阳不振”所引发的温煦不足、气血运行无力高度吻合。 4. 心理与身体的互动 太阳还与个人的意志力、自我认同感和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在中医理论中,“心藏神”,情绪过激如过度喜悦或长期失望都可能扰动心神,影响心的功能。例如,长期压力或自我价值感低下太阳能量受阻,可能引发心慌、胸闷等躯体症状,这也体现了占星学中太阳能量与心理、身体状态的整体联动。 太阳是生命的核心光源,心为身体的君主,是健康与意识的根本。养护心脏,需注重情绪平稳、作息有序、适度运动,避免心火过亢或心阳不足。太阳代表生命力与自我实现,心代表和谐与生机,愿我们如太阳般温暖而稳定,守护好心气,照亮高质量的人生道路。 #太阳 #占星学 #心脏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