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雨辰3年前
外国翻译文学诗歌之《自由》译诗:《自由与爱情》是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经由左联作家殷夫的翻译,鲁迅的传播,在中国广为流传、妇孺皆知。全诗为“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殷夫的译诗,考虑到中国律诗的特点,把每一句都译成五言,且有韵脚,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质朴。 殷夫(1910年-1931年2月7日),男,原名徐白,谱名孝杰,小名徐柏庭,学名徐祖华,又名白莽,浙江象山人(现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笔名有徐殷夫、白莽、文雄白、任夫、殷孚等,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给我们留下了诗作99首,译诗11首。生前作品结集未能出版,建国后编印了诗集《孩儿塔》《殷夫选集》《殷夫集》。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等。殷夫牺牲时年仅21岁。 鲁迅先生闻讯后,以极大的悲愤写下了“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两年后,他又写下了不朽名篇《为了忘却的纪念》,表示了深沉的悼念。殷夫是继郭沫若、蒋光慈之后,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位重要的革命诗人。 裴多菲:匈牙利抒情之王,其诗曾受多少女生青睐,打动她们的芳心 。例如他的最著名的爱情诗《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就是这一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革命箴言诗。裴多菲牺牲时仅26岁,身后留下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幼子。#7080后的回忆 #外国文学#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殷夫@青年学生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嘉佳4周前
《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一篇政治讽喻诗,通常被认为是周幽王时期(西周末年)的作品。全诗通过揭露权臣乱政、朝纲败坏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的深切忧患和对执政者的强烈谴责。以下是该诗的主要内容与赏析:一、诗歌背景时代背景:周幽王时期,朝政腐败,权臣(如诗中提到的“尹氏”)垄断朝纲,天灾人祸频发,民不聊生。作者:诗中自称“家父”(或作“嘉父”),可能是周朝的一位大夫,为讽谏君王而作。二、内容解析全诗共十章,每章六句,以赋比兴手法层层递进:开篇起兴,借景抒愤“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以终南山的险峻起兴,暗喻权臣高高在上的威势。“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直指太师尹氏执政不公,民众对其怨声载道。斥责权臣,忧心国运诗中痛斥尹氏“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却“不自为政,卒劳百姓”,批评其滥用职权、祸国殃民。“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指出天灾人祸并起,百姓陷入苦难,而执政者毫无作为。直谏周王,呼唤清醒“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讽刺周王不亲理朝政,失信于民。“驾彼四牡,四牡项领”以驾马不行比喻朝政停滞,呼吁君王革除弊政。悲叹自身,情感升华“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抒发了诗人面对乱世无处施展抱负的悲凉。“不用昊天,不宜空我师”质问苍天为何让民众陷于贫困,深化了忧民之情。三、主题思想批判权奸:矛头直指太师尹氏等权臣,揭露其专权误国、欺压百姓的罪行。讽谏君王:告诫周王应亲贤臣、远小人,重整朝纲,挽救危局。忧国忧民:通过描写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体现诗人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意识。四、艺术特色比兴巧妙:以南山、驾马等意象隐喻政治现实,含蓄而深刻。语言犀利:诗中多用反问、感叹句式(如“谁秉国成?”“不平谓何?”),增强批判力度。结构严谨:从现象描写到根源剖析,再到呼吁改革,层层推进,逻辑清晰。五、名家点评《毛诗序》:“《节南山》,家父刺幽王也。”朱熹《诗集传》:“此诗家父所作,刺王用尹氏以致乱。”方玉润《诗经原始》:“词意悱恻,忠爱毕露。”附:原诗节选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这首诗不仅是对西周衰亡的深刻反思,也是中国古代政治讽喻诗的典范之作,展现了《诗经》“怨刺上政”的现实主义精神。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