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6: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22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后来我成了父亲,看着孩子贪玩又爱拖延的模样,恍然发现,他多像小时候的自己。这时才猛然醒悟,我管教的哪里是孩子,分明是当年那个不懂事的自己。 这一刻,史铁生的话突然击中了我:十几岁时不经意射出的子弹,十几年后终究正中眉心。我总想把来时的路讲给他听,盼他少走些弯路,可话到嘴边,却总也说不真切。我想把当年自己不懂的道理教给他,可转念又懂了——当年的我听不进去,如今的他自然也听不懂。 中式父子关系大抵是最复杂的:有时像君臣,有着不容置喙的规矩;有时像朋友,能分享几句心事;有时又像仇人,为小事就能吵得面红耳赤。偏偏只有当一方躺进病床,卸下所有防备,他们才是真正的父子。 父亲总急着把半辈子的经验教训,一股脑儿灌给孩子,怕他踩坑、怕他走歪;可孩子偏对弯路上的风景好奇,非得把父亲当年吃过的亏、上过的当,再亲身经历一遍,还甘之如饴。就像那句扎心的话:“不懂父亲,质疑父亲,反抗父亲,成为父亲,理解父亲,最后才发现不如父亲。” 其实为人父母,都是在“养当年的自己”。爸妈对孩子严格,不过是不想孩子再吃自己吃过的苦;爷爷奶奶对孙辈宽容,是因为知道自己当年的教育方式,曾让孩子的父亲受过多少委屈。 可仔细想想,孩子只是做错题,又不是做错人;只是榜上无名,又不是脚下无路。若天赋过人,便让他去闯天地、上交国家;若资质平庸,便守着家人、承欢膝下。只要平安健康,就已足够。 没有谁会因为一场考试赢得所有,也没有谁会因为一场考试输掉一生。答卷不过一张纸,孩子的未来,才是等待描绘的、更辽阔的画。 这段话,送给每一位在教育里焦虑的家长,也送给每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强烈推荐 #生活感悟 #情感共鸣 #父亲 #人生感悟 @时间的朋友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真正的深情,不是挂在嘴上,是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守一个人。 我小时候不懂事,经常跟父亲顶嘴。他不说话,只是出门抽烟,坐在院子里那盏昏黄的灯下,一坐就是半夜。后来我长大了,才明白,他不是不说话,是说不出口的苦太多说了怕崩。 那年冬天,母亲得了病,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医生说,可以化疗,也可以不治但不治只有几个月。母亲笑笑说:“那就不治了。”她说人总要走的,不想躺在医院闻消毒水的味儿。她想在自己床上,能看着窗外那棵杏树,等明年开花。 父亲没说话,点点头,就真的把家变了个样。床换成了软的,窗帘挑了淡粉的,厨房整整齐齐,连地板都铺了厚厚的地毯。每天他按点做饭、喂药、翻身、洗头,有时我看着都烦,他却从没发过一次火。母亲疼得厉害,他就坐在床头,一只手搓着母亲的手,一只手给她轻轻地扇风,说:“你歇会儿,我在。”他以前是个爱面子的人,从不肯在外人面前掉眼泪。可后来我们一家三口去拍最后一张合照,他穿好西装在镜子前站了很久,突然转头问我:“我这样,她会不会觉得我太老了?”我那时没忍住,背过身擦了眼泪,说:“不会,她觉得你还是她刚嫁那年那个样子。” 母亲走的那天是傍晚,院子里那盏灯早早亮着,照在父亲脸上。他一直跪在床边,像守着一场不会醒的梦。医生来拔管子的时候,他像没听见一样,只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低声说:“你先睡一会,我还在。” 之后的很多年里,父亲还是会在晚饭后搬一把椅子,坐到那盖灯下。他点一支烟什么也不说。我偶尔陪他坐着,看着他眼里那一点光慢慢变暗。他没再娶人,也没离开那个屋子。邻居说他一个人太孤单了,他摆摆手说:“我一个人?不,她还在呢。”真正的深情,不是挂在嘴上,是肯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守一个人。哪怕这个人,已经不在了。#文字故事 #文学 #亲情 #爱情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