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4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01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1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火烧圆: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标志性的屈辱事件之一,发生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英法联军纵火焚毁。这一事件不仅造成了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 1. 历史背景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历经康雍乾三朝扩建,集江南园林精华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藏有书画、典籍、青铜器等无数珍宝,被誉为“万园之园” 。作为清朝皇帝的理政与居住之所,它不仅是皇家园林,更是皇权象征。 2. 直接导火索 1860年9月,清朝在通州谈判中扣押英国谈判代表巴夏礼一行39人,其中21人死于狱中。尽管俘虏未被关押在圆明园,但英军统帅额尔金以此为借口,宣称要“惩罚清朝皇帝” 。 3. 劫掠与焚毁 - 抢劫:10月6日法军率先攻入圆明园,士兵们哄抢珍宝,甚至用棍棒砸毁无法带走的文物。英军随后加入,将园内财物洗劫一空 。 - 纵火:10月18日,英军3500人奉命纵火,圆明、长春、绮春三园及周边清漪园、静明园等皇家园林化为灰烬。大火持续三日,浓烟遮蔽北京城,“白天宛如日食” 。 二、历史细节与争议 1. 英法联军的分歧 法军司令蒙托邦反对焚烧,称此举“与文明国度不相称”,但英军坚持执行。最终,英军单独完成纵火,法军仅参与抢劫 。 2. 文物损失的争议 关于文物数量,有学者估算约150万件被掠夺,也有观点认为实际流失可能超过100万件,但因缺乏《陈设清录》等官方记录,具体数字难以精确。目前全球47国博物馆中仅存约164万件中国流失文物,其中圆明园文物多散落于英法私人藏家手中 。 3. 后续破坏 圆明园在近代历经“四劫”:1860年“火劫”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引发“木劫”(木材被盗卖),民国时期军阀官僚掀起“石劫”(石料被拆运),新中国成立前又遭“土劫”(山形水系被破坏) 。 三、影响 - 文明浩劫:园内建筑技艺、园林设计失传,孤本典籍、艺术珍品永难复得。雨果曾痛斥英法为“两个强盗”,称圆明园的毁灭是“亚洲文明的一声叹息” 。 -火烧圆明园是一场由殖民野心引发的文明悲剧,其创伤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从废墟到遗址公园,从文物追索到数字复原,这一事件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屈辱中觉醒、在苦难中奋进的历程。正如伯纳·布立赛在《1860:圆明园大劫难》中所言:“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但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