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先接住情绪,再解决问题! 场景:孩子摔门进卧室,把试卷揉成一团扔在桌上,眼眶发红! 孩子:烦死了!这次月考又考砸了! 家长:又没考好?我就说你平时别总玩手机,心思根本没在学习上! 孩子:你懂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说完趴在桌上哽咽 家长:努力了还考成这样?肯定是方法不对!赶紧把试卷展开,我给你分析! 孩子:不要你管!(把自己蒙进被子里) 场景:孩子摔门进卧室,把试卷揉成一团扔在桌上,眼眶发红 孩子:烦死了!这次月考又考砸了! 家长:嗯,看得出来你现在特别难受。轻轻坐在孩子身边,没有碰试卷 孩子:吸了吸鼻子,明明每天都学到很晚,结果还是考不好,同学都比我强…… 家长: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却没得到想要的结果,这种失落和挫败感,肯定特别不好受吧? 孩子:点点头,眼泪掉下来我觉得自己好没用。 家长:妈妈/爸爸知道你已经拼尽全力了,这种觉得自己没用的心情,我特别理解。 孩子:沉默片刻,可是接下来怎么办?下次肯定还是考不好。 家长:你愿意和我说说,这次主要是哪些科目或者知识点拖了后腿吗?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办法调整。 孩子:慢慢坐起来,展开试卷,数学的几何证明题总是错,还有英语完形填空……” 沟通核心: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壁垒,需要先共情再打破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飞速发展,既渴望被理解,又本能地抗拒说教式关怀。当他们陷入负面情绪如考试失利的挫败、和同学闹矛盾的委屈、被老师批评的失落时,第一反应是自我保护——要么暴躁反抗,要么封闭沉默。 此时,急于讲道理、提建议你应该……你怎么不……,只会让孩子觉得你根本不懂我,进而竖起情绪壁垒。就像第一个反例中,家长的指责和催促,让孩子从考砸的痛苦升级为不被理解的愤怒,问题不仅没解决,还破坏了亲子信任。 而正例中,家长没有急于评判或指导,而是用我理解你的感受,这种心情很难受的共情表达,先接住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感受到我的痛苦被看见、被接纳时,才会愿意放下防备,主动打开心扉,此时再一起探讨解决办法,才会事半功倍。 实操技巧:三步搞定先情绪后问题 1. 停止评判,共情接纳:用嗯我懂,这确实让人难受等中性回应,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用你现在一定很失落着急吧精准命名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父母必看系列 #每日分享 #涨知识 #家庭情感 @抖音小助手 @@DOU+小助手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