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5
晴鹤6天前
今天语文课赶上立冬,窗外的雨从早读就没停过,黏糊糊的裹着风往窗户上撞,下课我跑走廊上瞅那梧桐叶,果然跟老师说的一样浸成了赭红色,还带点暗棕,铺在湿乎乎的地上真有点诗意——就是踩上去会黏鞋底,我刚踩了一脚,回头看同桌也粘了片叶子在鞋跟,俩人对着笑了半天。 王琪琪他们组讲贺铸的时候,我算是开了眼,之前背“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总觉得写这句子的人得是个穿青衫、站在柳树底下慢悠悠叹气的公子,结果老师说他“长身耸目,面色铁青”,活像个刚从军营里出来的糙汉,同桌趁老师转身,偷偷在笔记本上画了个“钟馗版贺铸”,眼睛画得跟铜铃似的,我直接笑出了声,被老师瞟了一眼才赶紧捂嘴。后来查“卫州”那事儿,才知道贺铸是河南卫辉人,《诗经·卫风》里的“卫”就是先秦的卫国,地盘差不多是现在河南鹤壁、新乡那一片,连新乡的卫河都是从古代卫地淌下来的,合着这地名是从几千年前传下来的,还挺有意思。 说到悼亡诗,我本来只记得苏轼那首“十年生死两茫茫”,老师说最早的悼亡诗是潘安的《悼亡诗三首》,我下课翻了翻课本附录,看到“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那句,突然觉得跟苏轼写“小轩窗,正梳妆”是一个感觉——都是盯着以前待过的地方,揪着那些旧日子不放,难怪说悼亡诗最戳人,光是看字都觉得鼻子有点酸。 然后是立冬,早上出门我妈塞给我一碗饺子,说“立冬补冬,不冻耳朵”,进教室才反应过来这节气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19个,标志着冬天真的来了。这几天我们楼下的银杏树跟疯了似的掉叶子,昨天保洁阿姨刚扫干净,今天又铺了一层,风一吹黄叶子飘得跟蝴蝶似的,我硬凑了句“黄叶丹枫客里过”,虽然这句写的是秋天,但看着那叶子也差不多够味儿了。 突然想起我老家在成都,以前只觉得那儿只有火锅和宽窄巷子,今天突然想起来,杜甫当年在成都待了好几年,《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在浣花溪边写的。我上周还跟我妈去了杜甫草堂,池塘边的竹子长得嫩生生的,沾着雨珠跟诗里“雨洗娟娟净”写的一模一样,原来我从小天天逛的地方,早跟那些诗缠在一块儿了,感觉还挺神奇的。 以前总觉得随笔是凑字数的活儿,今天把这些课堂上的碎事儿、瞅见的叶子、突然想起来的老家,都记下来,倒比光抄笔记踏实多了——至少合上书,我还记得贺铸的“糙汉长相”和同桌画的搞笑涂鸦,这种把知识和日常绑在一起的感觉,比死记硬背有意思多了。邓晨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