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
《忏悔录》(列夫·托尔斯泰 著):在迷茫中寻找生命的救赎 翻开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没有卢梭式的赤裸自曝,却满是一位伟大作家对生命意义的痛苦叩问与执着追寻。这部凝结着托尔斯泰中年危机与精神觉醒的著作,他以坦诚的笔触,回望自己从贵族生活的浮华到内心的空虚,从对名利的追逐到对信仰的迷茫,最终在平民的质朴与宗教的慈悲中找到救赎的历程,让我们在感动中,读懂“向内求索”的重量。 最让人心生共鸣的,是托尔斯泰“挣脱虚无的挣扎”。中年时的他,拥有常人艳羡的一切:显赫的家世、成功的文学事业、美满的家庭,却陷入了致命的迷茫——“我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看着自己笔下的英雄们为理想奋斗,可现实中的自己却被名利裹挟,在声色犬马中感到灵魂的荒芜。他尝试用工作、娱乐、财富填补空虚,却只觉得愈发空洞,甚至多次萌生自杀的念头。这份“拥有一切却一无所有”的困境,像极了现实中许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里疲于奔命,看似拥有了物质的丰裕,却弄丢了内心的方向。托尔斯泰的挣扎,让我们看到:精神的荒芜远比物质的匮乏更可怕,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向外追逐,而是向内探寻。 书中“向平凡人学习的谦卑”,更显动人。为了寻找答案,托尔斯泰放下贵族的身段,走进平民的生活——他和农夫聊天,看他们在土地上劳作,感受他们对生活的质朴热爱;他研读宗教经典,从“爱邻人”的教义中体会慈悲的力量。他发现,这些平凡人或许没有高深的学问,却有着坚定的信仰,他们坦然面对苦难,在劳作与奉献中找到生命的意义。这份“向下扎根”的觉醒,让托尔斯泰挣脱了贵族的傲慢与虚无,他开始吃素、放弃私有财产,用文字传递平等与慈悲的理念。他写道:“真正的智慧,不在书本里,而在平凡人的生活中。”这份对平凡生命的敬畏,不是自我否定,而是对生命本质的回归,读来让人热泪盈眶。#读书#忏悔录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3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