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支弧5月前
何以中国17——人类起源与文明的暗战! 过去我们潜意识中被认为真理的“人类出非洲说”,存在很大缺陷,最新的分子人类学研究结果和中国的古人类学考古,让它很难逻辑自洽、自圆其说。所以,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关于“人类出非洲说”是怎么由一个假说,变成我们脑子里认为的“真理”的?是不是有人在刻意引导、建构我们的认知?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说啊,通过对8000年前~13万年前,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古人类石制工具进行彻底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古人类的石器制造技术具有一致性,是有明显不间断的、一代一代传承关系的,跟非洲的石器制作有明显不同。我们连几万年前,古人制作石器这个文化,都是不间断、一脉相传的,那到后来华夏文明4、5千年,从不不间断的文明传承,难道是一个历史的偶然吗?“西方中心论”,是根源于西方人的宗教信仰,是一个完全由主观出发的意识形态建构,面对我们中国这个不间断传承的文明,有什么“优越感”可言呢?到底人类起源于哪里,人类文明起源于哪里,人类带着文明的火种,又从哪里传播到哪里,这不是“西方中心论”说了算的,我们还要在未来持续跟西方battle这个事情的,这就是在科学的精神下,对人类文明历史的追寻与建构,这种学术层面的较量,是在水面之下暗流涌动的,这就是人类与文明起源的暗战,在全球学术界对于人类起源、文明起源,还没有取得最终的共识之前,我们始终要保持质疑。#文明起源 #人类起源 #文明的抉择 #中西差异 #西方中心论
00:00 / 1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一只 鱼3天前
最近网上很火的两篇文章《主体性何以缺失:研究生“无研究无生活”现实困境探索》、《模糊的边界:高校研究生何以既无研究也无生活》,看完深深叹了口气。今天张老师下课和我们一起聊了近半个小时,大致是关于博士期间的一些心得体会。难、苦,两个字概括总结了所有的心酸与无奈,卷文章,扎进实验室不见天日,坐在工位上一坐就是一天,出不出成果不知道,生活是全无的。 早上同学开车,我们几个一起去听报告,回来的路上,车上有人提议能不能开车绕学校转一圈,秋天树叶快落完了,也没有欣赏,大家也都感同身受的支持,出不去,更没有时间出去。 车上大家除了聊了关于报告的一些学术探讨以及自己最近的研究设想外,无论怎么样开始话题均会以困难与焦虑去结束所有话题。雁塔图书馆那里有很多很高郁郁葱葱的大树,姐说她每天走到那个周围,就幻想自己走到了森林里,自己出来旅游了,大家都苦笑起来。我附和道,取快递的银杏路也是我顺带的旅游景点。 走过这段经历的人能感同身受其中有多少无奈和煎熬,姐说这个事情不结束就要一直在这个状态中,接受这个常态的焦虑。 我们报团取暖,只剩下对学术研究的渴望,环境纯粹,一切都变的简单起来,眼神都清澈了不少。每天出现情绪,消化、复盘、理解,不断失衡,再找回平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对自己的一种重构,反正很疼,我走过这一切会不会以后都波澜不惊?#日常vlog #读博日记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