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9月29日咸丰帝逃离圆明园|历史上的今天 1860年的这一天,这是清朝历史上又一个不光彩的日子,因英法联军进逼,咸丰逃离圆明园。这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皇帝出逃京城,而咸丰皇帝自从逃出圆明园之后,就再也没回来,一年后,他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 在圆明园建成以后,清朝的皇帝就一直住在这个园子里而极少去紫禁城。紫禁城给人的感觉是保守、呆板,戒备森严,而圆明园给人的感觉极为浪漫。圆明园号称集天下园林之大成,皇帝南巡时坐着船沿着运河,到杭州、苏州去游玩,看到的园子中的各种风景,什么曲院风荷、狮子林,都要在圆明园里复制一个。所以有诗赞美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的设计者还向那些外国来的传教士打听西洋的园子是什么样的。当年皇家有著名的“三山五园”,即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和香山静宜园。这众多园林中只有圆明园被人称为“万园之园”。 结果英法联军进了圆明园,住在园中的咸丰帝吓得逃跑了。1860 年 10 月 18 日,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圆明园的东西能抱动的就抢走,抱不动的或者砸了,最后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熄不灭。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和园中珍藏的许多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除都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与此同时,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军烧毁安佑宫时,被锁在宫中的 300 多太监、宫女、工匠都被活活烧死。 咸丰帝出逃热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清朝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与英法联军进行和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咸丰帝在热河病重,顾命八大臣与慈禧、奕訢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在 1861 年发生了辛酉政变,慈禧太后与奕訢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 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清朝的政治权力落入了慈禧太后和奕訢等人手中。这一变化对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清朝在对外政策上更加倾向于妥协求和,在国内政治上则加强了对汉族官员的任用,以维护其统治。 总之,咸丰帝的出逃不仅导致了圆明园的被焚掠,也对清朝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加速了清朝的衰落。#历史上的今天 #咸丰 #火烧圆明园 #慈禧太后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7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6
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清军都逃了,只有二十余太监和宫女奋勇抵抗,最终全部护园而死! 在世界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北京的圆明园)”。而如今,一座为保卫圆明园、最终战死的清朝技勇太监的墓碑,向我们讲述了在英法联军进攻圆明园时,那些朝廷大员们跑了,那些负责保卫圆明园的军队跑了,只有二十几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小人物,为了保卫圆明园而同侵略者进行了唯一的一场抵抗,同时这也是一场未载入史册、国人也不愿提及的抵抗。 咸丰十年(1860年),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开始,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就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他们开出的那些屈辱条约,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英法联军三千五百余人直接杀向仅次于皇宫的圆明园。 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这支侵略军只是在城北遇到了僧格林沁及瑞麟残部的稍事抵抗,随即便一路畅通无阻的闯进了圆明园的大门。 此时,偌大的圆明园内,只有二十余名圆明园的技勇太监,在“八品首领”技勇太监任亮的率领下,同英法联军进行了保卫圆明园的唯一一场战斗。正如碑文中的记载,这二十余名技勇太监“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自“八品首领”任亮以下二十余人以身殉职,无一人生还。至傍晚7时左右,侵略军攻占了整个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在无力守卫圆明园之后也投福海身亡。 英法联军在闯进圆明园之后,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全部毁掉。 仅据粗略的统计,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约有150万件,其中包括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为了销毁掠夺的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焚烧,大火连续燃烧三天三夜,以至圆明园的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当英法联军攻进圆明园时,那些平时高高在上的、满口忠君爱国的朝廷大员们跑了,那些负责守卫圆明园护军营的、平时耀武扬威的6000多人不见了,只有二十几个连名字都没留下的小人物,为了保卫圆明园而同侵略者进行了唯一的一场抵抗,同时这也是一场未载入史册、国人也不愿提及的抵抗。#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 #圆明园的毁灭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1
伽婕4月前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惨痛的事件之一,发生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以下是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特权,但仍不满足,企图进一步扩大利益。 1856年,英法联军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在通州谈判中拒绝了英法使节进京亲递国书的要求,并扣押了39名人质。 经过: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 2.联军士兵对园内的文物和珍宝进行了疯狂的抢劫和破坏,许多珍贵物品被掠夺或损毁。 3.为了报复清政府的抵抗和人质事件,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下令焚烧圆明园。 4.10月18日,3500名英军在圆明园内各处放火,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将这座宏伟的园林化为废墟。 5.园内的建筑、文物、书籍等几乎被全部焚毁,近300名太监、宫女和工匠葬身火海。 影响: 文化损失:圆明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其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 历史耻辱:火烧圆明园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耻辱,标志着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民族觉醒:这一事件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成为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重要象征。 遗址保护:如今,圆明园遗址作为历史遗迹受到保护,提醒后人勿忘历史教训。 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一场物质上的灾难,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记忆。它警示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3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