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1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2025青岛自招物理真题 多选题 第14题 第十四题解析:受力分析的“四步法”与应用 本题考察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掌握清晰的解题思路至关重要。 一、核心方法:受力分析四步法 看状态:判断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找平衡:若状态为静止或匀速,则物体受力平衡(合力为零)。 手拉手分析:只分析与该物体直接接触的物体施加的力(忽略空气阻力等),不能“隔山打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题目应用与选项判断 对物体A和B进行受力分析: 物体B(向右匀速运动):受向左的拉力T、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与A之间)。由平衡条件得:T + f = 18N。 物体A(静止):受向右的拉力8N、向左的弹簧拉力T、向右的静摩擦力f(B对A)。由平衡条件得:8N + f = T。 联立求解: 将两方程相加:(T + f) + (8N + f) = 18N + T → 8N + 2f = 18N → f = 5N。 代入得:T = 8N + 5N = 13N。 选项分析: A. 初始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小于13N:正确。初始时弹簧形变较小,拉力小于最终平衡时的13N。 B. 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5N:正确。如上计算。 C. 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水平向右:正确。A有向左运动趋势,故B给A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 D. 若剪断弹簧,A、B最终会静止:错误。剪断弹簧后,A在8N拉力与5N最大静摩擦力作用下无法平衡,将继续运动。 三、知识延伸 “轻质”模型:“轻质弹簧”或“轻绳”意味着质量为零,其内部弹力处处相等。 “瞬间”的含义:在物理题中,“瞬间”常指时间极短,某些力(如弹簧弹力)还来不及发生明显变化。 正确答案为 A, B, C。掌握“四步法”并严谨列式求解,是解决复杂受力问题的关键。 #物理 #初中物理 #自招 #物理老师 #真题
00:00 / 1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2025青岛自招物理真题 多选题 第15题 本题通过s-t图像考察对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以及追及问题的分析。 一、图像信息提取 图线斜率:在s-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代表速度(v = Δs/Δt)。 甲物体:图线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斜率恒定,说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物体:图线为一条折线,说明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0~2秒:斜率较小,速度较慢。 4~6秒:斜率较大,速度较快。 二、选项逐一判断 A. 0~2s内乙的速度小于4~6s内的速度:正确。通过计算斜率可得,0~2s内乙的速度为1 m/s,而4~6s内速度为2 m/s。 B. 0~6s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速度:错误。0~6s内,甲、乙的位移相同,故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但甲做匀速运动,其速度恒为1 m/s;而乙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虽也为1 m/s,但瞬时速度在变化,二者性质不同。 C. 0~6s内乙的路程等于甲的路程:错误。路程是运动路径的总长度。乙在2~4s内静止,其运动路径与甲不同,但在此时间区间内,两者的位移相同,意味着起点和终点一致,因此路程相等。此选项表述正确,但原解析认为错误,需根据具体图像路径判断。 D. 第10s时乙追上甲:正确。由图可知,甲在乙前方4m处同时出发。甲做匀速运动,其位移表达式为 s甲=ts甲=t。乙在4s后的运动图线可表示为 s乙=2t−6s乙=2t−6(t≥4)。当 s乙=s甲+4s乙=s甲+4 时,即 2t−6=t+42t−6=t+4,解得 t=10s。故第10秒时乙追上甲。 三、解题关键 理解图像斜率:s-t图像的斜率直接对应瞬时速度。 区分速度与平均速度:匀速运动的速度恒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是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不等于任一瞬时速度。 追及问题:追上的条件是两物体在同一时间到达同一位置。 正确答案为 A, D(若图像显示乙的路程与甲相同,则C也正确;否则仅为A, D)。准确解读图像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核心。 #物理 #初中物理 #自招 #物理老师 #真题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