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老宋1周前
意外之喜!中国沙漠里的“光伏羊”,竟破解了百年荒漠难题 塔拉滩模式 意外之喜!中国沙漠里的“光伏羊”,竟破解了百年荒漠难题 谁能想到,一场原本瞄准清洁能源的基建工程,竟意外催生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生态革命?中国在青海塔拉滩砸下3亿建设光伏电站,十年间不仅收获了年发电量144亿度的清洁能源奇迹,更养出了膘肥体壮的“光伏羊”,让寸草不生的荒漠变身“羊肥电足”的宝地,无意间攻克了困扰全球百年的荒漠化难题。 故事要从2011年说起,国家电投将目光锁定在青海共和县塔拉滩。这里海拔近3000米,年日照超3000小时,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但荒漠化率高达98.5%,夏天草稀、冬天寸草不生,牧民的羊瘦得只剩皮包骨,一只顶多卖800块。2012年,耗资3亿的光伏电站正式开工,所有人都以为这里只会崛起一片“蓝色能源海洋”,没人预料到后续的惊喜。 光伏板的铺设成了改变一切的关键。这些蓝色板子像巨型遮阳伞,不仅让地表水分蒸发减少30%,还将风速降低50%,原本裸露的黄沙地竟悄悄冒出了青草。更巧的是,光伏板定期清洗时,水流顺着板子滋养土壤,夜晚板子散热慢凝结的露珠,又成了天然灌溉水,让植被覆盖率从不足5%飙升至80%。塔拉滩就像被按下“绿化加速键”,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生态逆袭。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草长得太旺,夏天遮挡光伏板影响发电,冬天干枯又有火灾风险,雇人割草成本高还治标不治本;同时,光伏板占用草场也让周边牧民颇有微。转机出现在2018年,一位牧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自家饿得皮包骨的羊赶进光伏园区,没想到板下的草又密又嫩,羊吃得膘肥体壮,出栏时间还缩短了两个月。 这一尝试直接催生了“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黄金模式。企业随即调整光伏板间距和高度,预留出羊群活动空间,还播下适口牧草籽;牧民赶着羊群进园区,羊白天吃草,晚上回棚,粪便成了天然肥料,既解决了杂草问题,又降低了设备损伤风险。原本100多只的羊群,很快壮大到400多只,羊肉通过电商直播能卖到1800元一只,利润直接翻倍。 如今的塔拉滩早已今非昔比。63万亩的光伏园区,每年能产出11.8万吨牧草,足够10万只羊食用。截至2024年底,全州32个光伏生态牧场养殖了2.06万只羊,覆盖5个乡镇18个村庄,6330户牧民从中受益。共和县14个光伏村的集体收入超600万,全县村集体收益更是达到3445.35万,比单纯发电的附加值高出一大截。
00:00 / 03: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8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7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