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9: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1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26: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57
00:00 / 05: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
在重启1周前
不花钱,可以吗?|借境养神\不焦虑\\古人智慧\禅宗故事| “怎么能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就能让自己快乐些,缓解下焦虑? 昨天聊了'借物养心',今天来说第二条,更神奇的智慧——'借境安神'。 古人早就发现,不需要远行,也不需要花钱,就能随时随地,给自己造一个'心灵充电站'。" 他们太懂得向环境"借能量"的智慧了。 陶渊明在喧嚣的环境里,却能吟出"心远地自偏”的诗句,意思就是只要心态超脱,就算住在闹市中,也像在安静的深山里。环境吵不吵不重要,关键是你心里面呀静不静。 再看看刘禹锡,一间破旧茅屋,家里也没啥豪华装修,连青鲜都爬上了台阶,却因"谈笑有鸿儒"而满室生辉。他朋友多呀,他在物质最简陋的境遇里,创造了精神最富足的家园。 更妙的是苏轼。那个睡不着觉的夜晚,他拉着好友,在承天寺的庭院里散步。看着月光如水,竹影婆娑,突然感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原来美景从不缺席,缺席的是一颗懂得欣赏的闲心。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南朝画家宗炳。他年纪大了,体力也跟不上了,无法再爬山涉水去游玩,他就自己呀,在家里的四面墙壁上,画出毕生游历的名山大川。每天仿佛就是躺在壮美山河间,这是何等的智慧! 这又让我想起禅宗里一个很美的小故事。 小和尚问师父:"什么是修行最好的地方?"师父没有回答名山古刹,而是指着庭院说:"听,这片落叶的声音。" 小和尚不解:"这有什么特别?"师父说:"当你真正在听时,这片落叶就是整个宇宙。当你心不在焉时,整个宇宙也只是一片落叶。" 所以,"借境安神"的真谛,不在于改变环境,而在于调整心境。重要的不是身在什么环境,而是心在什么状态。这就是古人说的:心能转境,而非境转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种智慧了。与其被外界环境牵着走,不如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充电桩"——可能是书房的一个角落,可能是上班路上的一片小树林,甚至只是闭眼时内心的一个画面。我一会就去家附近的河边公园走走,即锻炼了身体,又看潺潺河水,让心平静。 #生活感悟 #不焦虑 #个人成长 #禅宗智慧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