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终效应,又叫峰终定律,是指人们对一段过程体验后的好坏评价,取决于过程中的峰值体验(峰值是指最好的体验或者最差的体验)或者最后的体验。峰终效应的例子有: 在游乐场,通常排队3小时体验3分钟;当你以后回忆的时候,却只记得那三分钟的刺激体验。 游戏过程中,突然你一个五sha,会让你非常有成就感,你会因为这个五sha更加投入此游戏。 吃火锅,结束之后给你一大包小零食,并且把你送到电梯口,让你感觉这家店服务也太好了。 YI家在结账排队的地方,放上了免费的冰淇凌,让你感觉yi家的服务并没有因为排队而不好。 如何运用峰终效应: 如果你想开一家餐厅:一定要有自己的招牌菜,招牌菜决定顾客对你餐厅的最好评价。 当你离职时,一定要做好最后的工作交接,会给别人留下负责任的好印象。 当介绍自己时,一定要有一个自己最值得说出来的高光时刻,高光时刻才能让别人记住你。 当第一次见某个人时,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印象峰值。 当你写一篇推文时,一定要有故事高潮部分,平铺直叙的内容,没有人愿意看下去。 在当下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存够养老的钱;到老无钱,你会觉得这辈子过的很悲惨。 在陪伴中设置“顶峰”环节,在结尾时愉快结束,孩子记忆中开心多多。 #峰终效应 #峰终定律 #商业思维 #商域无限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4: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周五投稿是坑?编辑决策机制大揭秘! 科研党注意!投稿时间竟然能左右论文命运?全网疯传的“周二-周三效应”是真的,但你知道周五投稿的隐藏风险吗?今天扒一扒期刊编辑的决策内幕,避开雷区才能让录用率翻倍!🔥 1⃣ 数据说话:周五投稿的真实处境 你以为周五投稿能“搭上周末顺风车”?大数据啪啪打脸! - 接收率低谷:对JSCS期刊(化学领域)的研究显示,周五投稿的接收率仅比周末高2.3%,远低于周二的峰值57.1%。 - 审稿拖延:编辑周五常处理积压稿件,新投稿件易被“暂时搁置”,导致审稿周期延长30%以上。 - 心态陷阱:临近周末,编辑更倾向“保守决策”——稍有瑕疵的论文直接拒稿,避免假期前增加工作量。 2⃣ 编辑视角:周中才是黄金时间 为什么周二、周三投稿更吃香?编辑的工作节奏告诉你答案! - 周一:处理周末积压稿件,拒稿率偏高(心理:“新的一周要严格把关”)。 - 周二-周三:编辑进入高效期,对创新性内容敏感度提升,接收率飙升。 - 周四-周五:忙于本周收尾,对新稿件耐心下降,易触发“快速拒稿”模式。 3⃣ 实战策略:避开周五的三大心法 ✅ 时间管理 - 投稿窗口:优先选择周二上午9-11点(编辑刚进入工作状态,接收率最高)。 - 避开高峰:每年11月-1月为投稿高峰期,周五拒稿率可能飙升50%。 ✅ 质量强化 - 结构优化:摘要按“问题-方法-突破-价值”四要素布局,5秒抓住编辑眼球。 - 语言细节:用Grammarly检查被动语态占比(≤30%),避免“可能”“大概”等模糊词。 ✅ 期刊匹配 - 工具辅助:用JournalFinder筛选“接收友好型”期刊,避开审稿周期>6个月的“黑洞刊”。 - 隐形规则:优先选择年发文量>200篇的期刊,降低“稿源饱和”导致的秒拒风险。 💡 学术玄学背后的科学逻辑 - 心理学效应:编辑周初更倾向“积极决策”(周二接收率高),周末则易产生“审稿疲劳”。 - 流程机制:多数期刊周四截稿,周五投稿可能被归入“下周批次”,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职称评审#投稿攻略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