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58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新朝灭亡后,刘秀的崛起是一个从地方势力到建立东汉王朝的逐步过程,其核心在于河北地区的经营、军事策略的运用以及政治智慧的展现。以下是关键阶段的梳理: 1.立足河北,积蓄力量 刘秀在更始政权时期被派往河北地区招抚各方势力。他通过恢复汉朝官制、废除王莽苛政、争取地方豪强支持(如真定王刘扬归附),迅速壮大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同时,他利用更始政权与赤眉军内斗的时机,逐步消灭了河北地区的王郎势力和铜马等起义军,巩固了根据地。 2.称帝建政,逐鹿中原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今柏乡县)千秋亭称帝,建立东汉,年号建武。随后定都洛阳,以“光复汉室”为号召,开始统一战争。他采取“先关东,后关中”的战略,先集中兵力消灭中原的割据势力(如刘永、董宪等),再西进关中。 3.统一战争与光武中兴 刘秀通过分化瓦解、军事镇压等手段,先后击败赤眉军、公孙述等对手,于公元36年完成全国统一。建国后,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释放奴婢、减免赋税、整顿吏治,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稳定局面。 关键成功因素 • 政治策略:重用降将、安抚豪强,避免滥杀功臣。 • 军事才能:以少胜多(如昆阳之战)、灵活用兵。 • 时机把握:利用更始政权与赤眉军的矛盾,坐收渔利。 刘秀的崛起体现了其作为“位面之子”的权谋与运气,最终实现了大汉王朝的复兴。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5天前
班超经营西域:三十载定远之功 一、背景:西域动荡与班超的崛起 东汉初期,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北匈奴不断扩张,先后控制了西域诸国,严重威胁到河西走廊。奉车都尉窦固率军出击匈奴,班超以假司马之职随军出征。在蒲类海之战中,班超屡屡战功初露锋芒,受命出使西域联络诸国共同抗击匈奴。 班超出身史学世家,却志在疆场,曾感叹:“大丈夫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后汉书·班超传》)。他率36名随从西行,开启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经营西域之路。 二、关键事件:智勇双全的经略历程 1. 鄯善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首至鄯善(今新疆若羌),初受礼遇,后察觉鄯善王态度转冷,推断匈奴使者已至。他设计夜袭匈奴营帐,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激励部众,全歼匈奴使团。鄯善王遂归附汉朝,派遣儿子到大汉为质。此战一举震慑西域,汉廷擢升班超为军司马。 2. 于阗国:斩巫定局 班超至和田,于阗王受匈奴扶持的巫师蛊惑,索要汉使马匹祭神。班超假意答应,设计诱杀了巫师,持其首级责问阗王。阗王惧怕汉使,于是杀了匈奴使者,归降汉朝。此后,班超北上疏勒,废黜龟兹国所立的傀儡王,重立疏勒王室,巩固了汉朝在南道的影响。 3. 孤立坚守与反击 汉明帝驾崩后,龟兹国、焉耆国乘机围攻汉军,西域都护陈睦战死。章帝下诏召回班超,疏勒百姓“抱马腿痛哭阻拦”挽留班超留在当地,于阗王侯甚至拔刀自刎请求班超不要回汉。班超遂返回疏勒,以少量兵力联合亲汉势力,历时五年平定莎车、龟兹等国的反叛。 4. 巅峰:收服西域五十余国 永元六年(94年),班超调发于阗等国联军七万余人,攻破长期对抗汉朝的焉耆、尉犁、危须三国,最终成功平定并更立了新王,巩固了东汉对西域的控制。,西域五十余国尽数归附。汉和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永元九年(97年),他遣甘英出使罗马帝国,抵波斯湾而返,拓展了中西交流。 三、历史影响与延续 班超经营西域三十余年,用“以夷制夷”的政策联合各亲汉势力,瓦解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恢复了丝绸之路。其子班勇继承父志,任西域长史,再度平定叛乱,延续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班超的功绩不仅在于军事胜利,更在于其外交智慧与怀柔政策。他尊重当地习俗,不干预内政,深得诸国信服#历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班超 #东汉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3: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