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究品1年前
10月的尾声已经到来,喜事也已悄然降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迎来了正定县白雀寺庙会。 位于正定县斜角头村的《白雀寺》,相传是隋炀帝的三公主:妙善出家地。白雀寺当地人又称为“白条寺”,60年代毀寺办校,90年后才弃校归寺。历史轮回,起起落落。此寺已成为当地民众信仰之最。据说,三公主从皇宫逃出后,被父皇一路追杀,沿着向西逃命时,路过鹿泉的《龙泉寺》饥渴难耐,龙泉寺龙王化身一老汉,献上龙泉水,才救活了三公主。无奈追兵逼近,又仓皇逃往西南元氏县封龙山方向。现在封龙山还有座《白草寺》,供着皇姑,隋炀帝发现后,才演出了一场“隋炀帝火烧白草庵,死伤500尼”的故事。三公主命不该决,逃出封龙山又进去井陉地界到了现在的秀林镇时发现西柏山村有一山洞,进去住了100天,每日为老百姓看病抓药,救助众人。因此,这个村后来改为“百天村”,现又分为东、西柏山村。追兵穷追不舍,皇姑闻信接着继续向南逃,逃到井陉“七狮村”,躲了70天,村民叫顺口了,70村,写成《七狮村》 。老百姓唯恐追兵来犯,催着皇姑进去大山深处去修行,于是,才有了苍岩山皇姑“跨虎登山”,“白猿献桃”等精彩的历史故事,以至于三月三西王母寿诞日,皇姑终于感动天地,修成正果,成为了万民敬仰的《千手千眼三皇姑》,得受千年香火供奉,成为河北著名旅游圣地!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梁新顺6天前
谒白雀寺 视频、撰文/梁新顺 农历九月二十五日上午,我循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檀香,来到正定县斜角头村的白雀寺。这方藏于乡野的古刹,像一枚被时光反复打磨的旧玉,在六百余年的岁月流转中,沉淀着独有的温润与厚重。 进入寺院,从一位正在接收捐款的老者口中得知:村委会去年开始对寺院进行扩建重修,占地由原来的6亩拓展至10余亩,天王殿东西两侧新增钟楼、鼓楼,工程预计后年竣工。虽逢重建,仍可循着史料与现存景致,追溯古寺风华。 昔日寺院坐北面南,门楣“白雀寺”三字古朴苍劲,山门前石狮子威严含慈。天王殿内,弥勒佛端坐正中,面庞方腴,长眉弯弯,乐目微垂,笑意盈盈;东西两侧四大天王塑像色彩斑斓,持琵琶、挎宝剑、缠灵蛇、握宝幡,神态各异,尽显庄严祥和。 穿过天王殿,正北便是三皇姑殿,殿内三皇姑塑像眉目清秀、神情温婉。传说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看破红尘,在此出家主持白雀庵,千百年来,故事随晨钟暮鼓在乡邻间代代相传。目前寺内仅此殿对外开放,只见塑像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新鲜的花果与燃烧的香烛,青烟袅袅升腾,萦绕在三皇姑塑像周身,更添了几分空灵。在殿宇左右两侧还分列着玉皇殿、佛祖殿,飞檐相接,檐角吻兽古朴,依稀可见《重修白雀寺碑》中“规模宏敞,前临堤而后抵河”的盛景。 漫步庭院深处,驻足碑前,那些散落在史志中的文字渐渐鲜活起来:明天顺年间始建,初名斜角寺,彼时殿宇初成,香火渐起;清乾隆时,寺中有泉,泉水清冽甘甜,灌溉田畴数十顷,滋养着周边的乡邻,也让寺院声名远播;道光乙未岁,村民感念古寺之恩,三往平山县礼请道士冯信禄主持重建,羽客匠心经营,让寺院重焕光彩;光绪年间,寺中已有尼姑居住,晨钟暮鼓与诵经声交织,成为乡野间的清净之地;民国年间,31间房屋、6亩田地,3位僧人在此修行,晨耕暮诵,见证着寺院的烟火气息。然而岁月无常,1947年后,寺院日渐荒废,殿宇坍塌,仅存残碑断垣,直至1995年,该村及四邻的僧俗人士自发募捐,十四万余元善款汇聚成重建的力量,历经一载寒暑,白雀寺终于重焕生机,飞檐翘角再次矗立,香火得以延续。 当日恰逢正庙之日,寺院内外人声鼎沸。周边县市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他们手持香烛、面带虔诚焚香祈福。那份流淌在乡邻间的虔诚敬畏,经数百年岁月洗礼,从未改变。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3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3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29: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