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阁广场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中心,是一座充满历史气息的文化圣地。 文昌阁,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虽然起建年代已不可考,但有记载称其始建于明代。因其独特的彩色琉璃瓦,又被称为琉璃阁。在1800年的历史长河中,文昌阁经历了多次扩建,形成了如今阁、台、亭、殿、配廊、奎楼等明代风格的建筑群,如今仅存一阁。 文昌阁的脊上装饰有狎鱼、狮子、仰天吼、仙人等形象,而中层脊上则有龙凤、麒麟、奔马等图案,这些生动的装饰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寓意着吉祥与美好。在文昌阁的背后,有一幅名为“辉县颂”的壁画,它以生动的方式描绘了辉县的历史。从上古时期的共工治水,到周武王暮宿百泉,再到竹林七贤的隐居生活,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壁画中的“共工治水”场景,让人们回想起那个古老的时代。共工这个词,容易让人联想到“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但实际上,共工在古代还有管理工程的领导之意。周武王暮宿百泉的场景,则让人回想起牧野之战前夕的紧张气氛。 壁画中的“共和行政”场景则充满了政治色彩。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载了周公和邵公共同辅助年幼的周王,成年后还权的故事。然而,竹书纪年和其他资料则记载了共国一位叫和的伯爵代理执政的故事,周王成年后,共和伯隐居在百泉苏门山,这也是“共和”二字的由来。 壁画中的“竹林七贤”场景,让人想起了西晋时期的政治黑暗。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荣、阮咸、刘玲等人选择了隐居生活,以此逃避政治的风云变幻。 文昌阁的壁画中还有岳飞抗金的场景,岳飞年轻时在太行山抗金,并留下了诗篇。百泉药会则是辉县另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起源于隋朝608年,由卫源庙会演变而来,是全国三大药材交易会之一。 太极书院也是辉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五代末年,建于百泉苏门山,在北宋成为全国有名书院。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大儒曾在此讲学。邵雍更是在百泉安乐窝读书长大。 此外,文昌阁附近的大鼎——子龙鼎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国宝。作为中国商代青铜器中的瑰宝,子龙鼎与最大的方鼎——后母戊鼎相映成辉,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子龙鼎曾流失海外,现存于国家博物馆。 文昌阁不仅是辉县的历史见证者,也是辉县文化的传承者。每一个场景、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辉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2025.4.5 #辉县文昌阁 #辉县琉璃塔 #辉县文昌阁广场
00:00 / 04: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7: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1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3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39
桃花潭位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以下是一份旅游攻略: 景点介绍 - 文昌阁: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是桃花潭景区的著名景点,游客可在此观赏皖南田园风光和古代建筑。 -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采用楠木、汉白玉等珍贵材料,规模庞大,祠内挂有不少御赐匾额。 - 踏歌岸阁:为二层阁楼,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十三年重修,临潭一面设窗台栏杆,供游人凭眺潭上风光,阁楼临街一面刻有《踏歌送行图》。 - 怀仙阁:三层楼阁邻潭而建,是桃花潭的象征性建筑之一,诗仙李白曾在此喝酒吟诗,登临此阁可饱览桃花潭秀色。 - 万村老街:建于唐代,明清时期极为繁华,汪伦邀李白信中所说的“万家酒店”遗址就在这条街上。 - 义门:始建于唐朝贞观五年,清朝乾隆年间重修,因万氏家族五世同堂、和睦相处,皇帝亲书“义门”两字御赠并建门以示旌表。 交通指南 - 高铁:乘高铁至“泾县站”,出站后换乘前往桃花潭镇的旅游专线或班车,约1小时可达,打车约100元。 - 自驾:导航“泾县桃花潭风景区”,合肥、南京方向约3-4小时车程,景区设有停车场,参考价格为10元/次。 门票信息 门票价格为82元(含渡船票),可提前三小时在携程、美团等平台预订,票价为70元/人。6周岁(含)以下或身高1.2米(含)以下儿童、65周岁(含)以上老人等可免大门票,但需另付15元综合服务费(含摆渡船)。 开放时间 全年08:00-16:00开放。 美食推荐 - 当地特色菜:有泾县琴鱼、茂林糊、泾县毛豆腐、章渡酱菜等。 - 小吃店铺:翟家老面馆的柴火灶鸡汤面、陈记锅贴、万记酒酿等都值得一试。 住宿建议 可选择景区内或潭边的特色民宿,如“万家酒店”旧址附近,能沉浸式感受诗意清晨与黄昏,价格在200-600元不等。也可以考虑住在查济古镇,古镇内有许多由老宅改造的精品民宿,古韵悠长,性价比更高。 游玩建议 - 建议在景区内住一晚,清晨潭面雾气弥漫,傍晚可在踏歌岸阁看日落,景色如画。 - 景区多石板路,需步行游览,建议穿上舒适的运动鞋或平底鞋。 - 部分农家乐、小摊位可能更倾向现金支付,可准备一些现金备用。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1608年的贵定城头,八月的蝉鸣裹挟着科举捷报的喜讯。知县俞汝本站在魁山书院的八角亭前,望着新落成的文昌阁,飞檐上的铜铃在晚风中叮当作响。这座以"文昌帝君"命名的阁楼,不仅是为纪念主管文运的星君,更是他治理黔南二十载的文化心血——当年撤新贵县、定番州设贵定县时,他特意将书院与文昌阁合一,让学子们在拜祭先贤时,抬头就能看见象征功名的八角飞檐15木构飞檐里的科举密码这座三层八角阁楼采用"九梁十八柱"的明清木构技艺,每层檐角悬着铜铃,据说能"鸣则文运昌"。阁内供奉的文昌帝君像手持朱笔,脚下踩着鳌鱼,暗合"独占鳌头"的寓意。更巧妙的是,阁楼与孔圣殿形成轴线布局:学子们每日需先在孔圣殿诵读《论语》,再登文昌阁临摹碑帖,这种"先立德后立功"的设计,让贵定在道光年间连续三年诞生解元25。 乱世文脉的守护者1905年科举废除那年,文昌阁却迎来两位改变中国命运的学生。戴戡在这里偷偷传阅梁启超的《新民说》,将"开民智"刻在阁楼梁柱;陈泰运则常在月城城墙边练兵,他的战术笔记里夹着《孙子兵法》的批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这座木构阁楼竟成了秘密会议厅,檐角铜铃的脆响里,藏着"驱除鞑虏"的密语36 1952年,当推土机轰鸣着要将文昌阁改造成仓库时,老木匠师傅在梁枋间发现了玄机:每根立柱暗藏《千字文》刻痕,飞檐斗拱的榫卯竟对应着《论语》章句。这些工匠密码,让建筑本身成为移动的典籍。戴戡故居的族谱里还记载着更惊人的细节——当年重建时,俞汝本特意将书院地基挖成"文"字造型,寓意"文脉永续"#贵定文昌阁#文昌宫。小杨哥说贵定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5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