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2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8
00:00 / 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考古学家 1964年冬天,曾国藩胞弟的曾孙女——曾昭燏,爬上南京灵谷寺第7层,随即纵身跃下。在她的大衣口袋中,人们翻出了一张字条,里面只有8个字,却让无数人为之落泪…… 曾昭燏为何会在55岁时选择跳塔自杀?她留下的8字遗言,又隐藏了什么秘密? 一切的答案,还得从她的出生说起—— 1909年,曾昭燏降生于湖南荷叶镇的曾氏家族。 秉承着诗书传家的祖训,曾昭燏虽为女儿身,却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幼读私塾,12岁入长沙艺芳女校,20岁考进南京中央大学。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拔尖,因此获得国学大师胡小石教授的器重和培养。 1935年,曾昭燏大学毕业时,已经是一个在文学、书法、古文学等领域都颇有造诣的才女。 又正值花样年华,不少世家公子纷纷上门,有意求之。 然而,无论对方条件再好,曾昭燏都不为所动。 她的表姐曾宝荪对她说过:“结婚的人,只能教育服务一家子;如果不结婚,便可教育服务无数人。” 曾国燏听了表姐的话,很快确立了“服务无数人”的志向,决定一辈子不结婚。 于是,她拒绝了所有男子,决定奔赴英国留学,学习田野考古。 不结婚去留学、选择几乎没有女性会选择的考古专业……这在当时都是离经叛道的选择。 然而,无论长辈如何反对,都动摇不了曾昭燏的决心。 最终,在兄长的支持下,26岁的曾昭燏到英国留学,随后到柏林大学研究院实习,同时参加野外考古发掘工作。 也就是在那段时期,曾昭燏意识到我国考古学术研究的落后,并为此深深担忧。 尤其当她去参观外国的博物馆,看到那些本该出现在中国的文物时,内心总会被刺痛。 为了护住属于中国的文物,她下决心要为中国的考古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在国难当头之际,曾昭燏拒绝了英国大学考古学院的聘请,毅然回国。 有人笑她糊涂,居然放弃英国的优越生活,回到水深火热的中国来。 可她心里清楚得很,中国才是她的家,她必须回来! 1939年,曾昭燏出任中央博物馆专门设计委员,在四川、云南两地奔波,进行考古研究。 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马龙遗址、佛顶甲乙二遗址、龙泉遗址,以及震惊世界的“苍河文化”,一一出现在人们眼前。 此外,她还与李济合著《博物馆》一书,扼要叙述了博物馆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是中国具有开创性的博物学研究代表著作。 1949年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曾昭燏扬名中外。 当时,852箱文物即将被运入台,曾昭燏极力阻止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1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3: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2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