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基金句: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学会了安抚自己。 你想被理解,其实是想被哄每个成年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瞬间:你没说话,是因为你知道说了也没人懂; 你笑着说“没事”,其实满心希望有人看穿你;你拼命压下的委屈,其实只是渴望被温柔安放。我们总在外面撑着坚强,回到家,却盼望一句“别怕,我在”。但生活最常见的样子,是:没人哄你,也没人等你。于是你终于明白:你不是不想被理解,只是终于学会:不指望别人懂了。 能哄自己的人,情绪从不外包曾以为,情绪这事,只能靠爱人照顾、朋友疏导、亲人疗愈。 后来才懂——最稳的状态,是自己撑伞,自己晴天。那些不吵不闹的人,不是没情绪,而是会“哄自己”:烦躁时,不发泄,而是泡杯热茶听音乐;委屈时,不爆炸,而是去夜骑十公里;无力时,不逃避,而是慢慢把屋子打扫干净。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冷漠,而是温柔地照顾好自己。 你越能哄自己,命运越愿意善待你人生的底层安全感,不是外界给的安慰,而是你自己给自己的“情绪港湾”。你开始在清晨泡茶、夜晚散步;你在周末独处,也不觉得孤单;你从“等别人给糖”,变成了“自己种糖”。慢慢地你会发现:情绪不再淹没你,而是你驯服了它;世界没变温柔,是你变得能自愈;你不靠谁开心,却总是让人安心。这就是命运的偏爱:你越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世界越愿意为你打开光的缝隙。 温柔,是一种高级自我管理力成年人的情绪管理,从“不要情绪”走向“照顾情绪”。 你不需要压抑自己,只需要温柔地对待自己。当你不再等人来哄,而是轻轻拍拍自己的肩,命运会悄悄递给你一束光。 金句总结: 真正成熟的标志,不是压抑情绪,而是你终于学会:自己哄自己,才是最稳的安全感。#每日分享 #创作人计划 #文字 #涨知识 #文案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成年人交朋友“不为人知”的坑! 很多人向我表达“成年人之间很难建立真正的友谊”, 甚至“成年人并不需要友谊”之类的话题; 但我发现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人往往都很渴望 友谊,但在过程中又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1️⃣普遍的现实:建立“友谊”的渠道单一且功利‼️ 很多人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工作、生意里, 因此,名利场是大多数“朋友”主要来源的场地 【大城市尤其】; 即便遇到印象不错的人时, 相互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现实的目的。 这符合实际,但我认为“渠道”决定不了后面的戏... 2️⃣没有分清“伙伴”和“朋友”的关系‼️ 按照我个人的定义,因现实目的【比如合作、交易等】 认识的人首先是“伙伴”, 这跟我自己理解的“朋友”不能混为一谈。 伙伴之间更看重现实价值的交换, 但在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也可以有对友情的期盼, 即先是伙伴,然后是“伙伴+朋友”的双重身份都占。 这种转变的关键在于“自己能都把对人的关注重点 从现实价值的满足转变为对个人魅力的倾慕”, 如果不能意识到并真正实现这种转变, 关系的本质还是伙伴,朋友则只是“口头禅”! 遗憾的是,很多人对这种转变完全无感。 【缺乏区分的意识】 3️⃣身份并没转变,但自身的期待却在不断“过线”‼️ 因为自己本质上并没转移对人的关注点, 在接触中,就很难把自己的真实的内心 向对方展现,一如既往地还是“用自己能提供的 现实价值来维持所谓的友情路线”。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的期待却开始变得“感性化”, 因为这是真正朋友之间正常做法。 但因为自己的关注点并没有变, 行为则上大体同于以前,对方又不傻, 他的“回应”自然更多还是对待伙伴的办法... 这时候自己就容易产生情感上的落差: “我待你不同于他人,你待我却不如他人!” “成年人的友情好难,少做奢望, 现实社会就是这样...” 确实,相比儿时,成年人的友谊更有难度, 一方面受制于现实的客观因素, 但另一方面更是很多人主观上真没搞清楚。 ➡️若能因“非物质”而相识, 友情的起点就更纯粹,是幸事; ➡️但若因伙伴关系而开始, 那就多关注对方“本人”的特质, 并在“欣赏他”的基础上向他开启自己内心深处的隐藏故事。 即便相互的关系中可能永远都绕不过现实和物质, 但至少已经用行为播下“真友谊”的种子, 未来如何,更看缘分所致。 #友谊#人际关系#社交#成年人#朋友圈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7: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