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最近刷到剑桥大学麦克法兰教授的分享,直接被震撼到了!这位研究人类社会变革几十年的大佬,在腾讯研究院的活动上抛出重磅观点:咱们正站在第三次重大革命的门槛上,AI可能会带我们走进“无工作社会”。今天就借着教授的视角,跟大家聊聊我的几点思考,看完绝对刷新认知! 首先,他说AI革命的影响可能是工业革命的十倍,速度还快上十倍。那问题来了,这次AI革命和以前的生产力革命到底不一样在哪? 以前的工业革命,比如蒸汽机、电力,本质是“给身体加引擎”,替代的是扛重物、流水线这些体力活,让我们“按需获取动力”。但AI革命是“给大脑装芯片”,直接替代我们的思考和决策,实现“按需获取智能”。 那资本嗅觉最灵敏,现在都在往哪些领域扎堆?核心逻辑就两层:先抢算力底座,再攻模型应用,软硬件齐头并进! 先看算力,这是AI的“发动机”,2025年全球资本疯狂加码:中国云厂商AI算力专项投入超4500亿元,北美头部云服务商资本开支达3700亿美元,OpenAI更是砸千亿锁定英伟达、AMD的算力资源,甚至联手博通自研芯片。没有算力支撑,再牛的模型也没用,这波“算力竞赛”已成资本必争之地。 等算力这地基打牢了,资本立马火力全开扎进模型应用,软件、硬件两头一起使劲干! 软件这边:编程、医疗、法律还是最香的黄金赛道,AI编程工具Anysphere半年估值就从25亿冲到99亿,AI法律助手、医疗诊断工具都已经走进《财富》500强企业了; 硬件这边更热闹:智能眼镜2025年上半年卖了406.5万台,比去年同期涨了64.2%;人形机器人更火,美国的Figure AI估值都到390亿美元了,优必选、智平方这些企业早就拿下亿元级的工厂部署订单,实实在在落地干活了!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我们该怎么适应这个“无工作社会”?其实核心就三点。第一,练好看家本领——那些AI替代不了的软技能。现在企业最缺的就是社交能力、创造力和适应性,这些人类特有的能力,AI再先进也学不会。第二,拥抱灵活工作模式,哪怕现在是全职,也可以尝试发展副业、接自由职业订单,提前适应“多渠道收入”的生活。第三,终身学习不能停,现在55%的企业都在搞“以技能为核心”的人才战略,你不更新技能,就只能被淘汰。 #麦克法兰 #AI革命 #ai对人类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 #ai改变工作 #ai投资机会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6
如何有效表扬孩子 我们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动力。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测试结果让我们对此有了新的认识。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十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 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 首先,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 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做智慧父母#亲子教育 #家长必读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31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9: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3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