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罗清贤1周前
温暖小家 #【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节气由来|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习俗:迎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食俗:立冬则有吃水饺的风俗。立冬时,包饺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DOU+小助手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8
立冬节气 像是在秋天和冬天之间安静地划出一条线——这边是积累,那边是收藏;这边是挥洒,那边是沉淀。古人结绳记事,“冬”的甲骨文字形也像一条绳子的两端各打一个结,表示一个周期的结束。一年已经到了最后终了的时节,万物闭藏,我们也该慢下来,向内收敛了。 画中正是当下的时节。树木删繁就简,山石显露本色,一切都在做减法。扁舟一叶,中流容与,人便成了天地间一个小小的顿号——不是终结,是暂时的停驻,是静默的参与。 题目虽是“秋江独钓图”,画面却更具冬意。钓者蓑衣的褶皱里,已然积着薄薄一层初雪。它们没有融化,就那样静静地卧在草叶交织的缝隙里,像是冬天寄出的第一封信笺。 陆游在晚年曾在立冬日作: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那句“随处一欣然”,初读觉得是妥协,是无奈;如今站在秋冬的边界,却觉得那不是随波逐流的淡漠,而是与万物共呼吸的通透。就像画中披着薄雪的钓者,他知道冬天来了,知道寒意在加深,可他依然安坐舟中,让雪花轻轻落在肩头——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欣然”? 《秋江独钓图》最动人的,正是那片包裹着初雪的静谧。它不是死寂,而是一种饱满的静——可以听见雪粒轻触水面的微响,听见鱼线被水流拨动的颤音,听见光阴在季节门槛上徘徊的脚步声。  马和之画中的“独钓”,钓的或许就是这份清醒的孤独——在四季轮回的节点上,一个人确认自己的位置。而陆游的“随处一欣然”,则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找到与生命和解的方式。 今日起,万物收藏,大地安宁。而我们,都是这永恒节律中的钓者,在时间即将转入最深沉章节的时刻,铆钉自己的位置,深深安居。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