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20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努力zuan1周前
“呕心沥血”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苦思苦想,费尽心血。多用来表示文艺创作的艰辛不易。这则成语来源于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遇有所得,即投书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李贺,字长占,唐代著名诗人。他天才早熟,七岁能写诗作文,十余岁便名扬文坛。当时大文学家韩愈和友人皇甫浞曾亲自去李家探试李贺诗才,他们当场出题,要李贺即席赋诗。李贺一挥而就,再试再赋,无不精彩。两人大惊,始信李贺诗名不虚。 相传李贺作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他每次外出总是骑一匹瘦马,带一名小童,背一个锦囊,边走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纸卷,投入锦囊。有时他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无佳句可得、囊空如洗。他母亲等他回家,倾囊检视纸笔,发现写得很多,常常爱冷地埋怨他说: “你这孩儿,难道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呀!”李贺的确倾注全部心力于诗歌创作。许多代代相传的名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自”“石破天惊逗秋雨”等,都出自李贺笔下,是他精心锤炼得来的。他作诗太刻苦,损坏了健康,只活到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却给后世留下不少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篇,为中国诗坛增放异彩。 #成语故事 #儿童睡前故事 #小学生成语积累 #涨知识 #每日分享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49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82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 春秋时期有一段时间吴国比较强盛,吴王准备出兵攻打齐国,大臣们都觉得不妥,纷纷劝阻吴王。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便对左右大臣说:“有谁敢再劝阻我,我就杀了他。” 吴王身边有个年轻的侍从,经过反复考虑,决定不顾个人安危,劝阻吴王发兵。他当然知道,直接劝说是无济于事的,得想个巧妙的办法。于是,他拿着弹弓,装好弹丸,大清早就在后花园里穿来走去,一连三天都是如此。吴王得知此事,就把他召去问话:“你每天早晨在花园里转来转去衣服都被打湿了,这是为什么呢?”侍从回答说:“大王的花园里有棵大树,树上躲着一只蝉,它光顾喝水,不知道螳螂在它身后,正准备吃掉它呢!螳螂要吃蝉,可它哪里知道,它的身后也有只黄雀正伸长脖子准备吃掉它。黄雀要吃螳螂,可黄雀又怎么知道我手里拿着弹弓,正准备打它呢?蝉、螳螂、黄雀都只是看到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面的危险。”吴王听了年轻侍从的话,恍然大悟,便放弃了攻打齐国的主张。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 【出处】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自《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比喻只想取得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后患。亦比喻一心图谋侵害别人,却不知有人正算计他。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