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2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4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意义,不是教知识或培养习惯,而是你怎么过日子,孩子就怎么理解这个世界。 这也说明了,真正的养孩子,得从自己先明白自己开始。 孩子不是问题的根儿,他只是把你身上的问题给照出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在教孩子,但其实养孩子,是大人小孩一起成长的事儿。 当你憋着火还弯腰听他说话,当你想说“不对”却努力去理解,当你渴望完美却接受他的特别—— 这些,不只是孩子长大了,更是你变成孩子真正需要的大人的过程。 所以,家庭教育的第二层本质,是让爸妈一直保持觉察,补上自己成长时缺的那块儿,在当父母的同时,也重新做回自己。 很多爸妈误解了教育,把孩子当成能捏成型的泥巴,所以着急、管得死、总唠叨“你以后怎么办”,让“为你好”成了孩子的枷锁。 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你不是在雕刻一个孩子,你是在守护一个生命,让他活成他自己。 家庭教育的终点,不是孩子对你百依百顺,而是他有力量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长大的路上,孩子会学着你的样子,会顶着你的要求,会试探你的底线,最后都会找到自己。 父母的语言、情绪、姿态、生活方式,会一点一滴的潜入孩子的意识系统,多年以后,他未必记得你教过他什么,他会本能的在被否定时还相信自己,在面对关系时,懂得尊重与边界,在人生困境时,知道如何调节与前行。 #孩子教育 #育儿 #养娃 #亲子 #科学育儿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9
湫湫4天前
最好的教育,是成为孩子生命里的那束光 我们总在寻找“完美教育”的配方, 却忘了,教育的原点,是“爱”与“看见”。 教育的本质,不是塑造,而是唤醒。 不是把孩子雕琢成我们心中的模样, 而是发现他本就独特的光芒,并守护它茁壮成长。 我们可以这样做: 1. 把“说教”换成“共情” 当孩子哭泣,别急着说“别哭了”,试着问一句:“你很难过,对吗?” 被理解的孩子,才能学会理解世界。 2. 把“指令”换成“选择” “穿上你的外套” vs “你想穿蓝色的还是红色的外套?” 小小的选择权,是独立人格的起点。 3. 把“否定”换成“引导” “你画得不对” vs “哇,你用了好多颜色!如果这里再加一笔,会像什么呢?” 保护好奇心,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4. 做“脚手架”,而非“雕刻家” 我们提供支持、资源和安全网,但攀爬的主体,永远是孩子自己。允许他试错,鼓励他探索,在他跌倒时,给他站起来的勇气。 5.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首先成为那样的人。你的言行,就是孩子无声的教材。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双向的滋养。 我们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也遇见了童年里那个未曾被好好对待的自己。 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我们借由孩子,重新成长一次。 育儿即是育己。与所有父母共勉。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5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