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6
深秋的雨,是天地间最温柔的私语,淅淅沥沥地落在地上,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弹奏着古老的曲子。窗外,青山被雨雾浸染成淡淡的黛色,云雾如薄纱般缠绕山腰,山峦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刚刚落笔,墨色未干的山水画倦。 屋内,父亲佝偻着身子,就着门口的光亮聚精会神在做他的木工活。地上散落着刨花,木料和工具,锯板声,敲击声,声声入耳,也深深烙进了我的心里。 刨花从他手间一朵朵地绽开,带着木头特有的清香,软软地铺了一地。他拿起每块木料,眯起一只眼仔细瞄着线条,然后用长满老茧的拇指轻轻摩挲着边缘,感受那木纹的走向。动作不疾不徐,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在这个万事求快的时代,他竟然用一个下午的漫长光阴,专注地做着这一件事,为我做一个洗脚的木盆子。 时间慢慢地流逝,盆身渐渐地成形,那是一块块木板用竹钉严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浑圆质朴,甚至有些笨拙可爱。虽然没有商场里买来的光鲜亮丽,却有着大山木头最本真的温度。我想象着,当热水注入,蒸汽袅袅升起,双脚浸润木盆时,它一定会散发出属于阳光和森林的气息。 窗外的雨还在下,山依旧在云雾里修行。而屋内的敲打声渐渐稀了,取而代之的,是父亲用砂纸细细打磨的沙沙声,声音轻柔得像秋蚕食叶,又像此刻窗外的淅淅沥沥的雨。他将所有呼啸的风雨、所有遥远的山峦,都隔绝在外,只将这一屋的安稳、专注与沉默的爱,细细地密密地磨进了这只木盆的每一寸肌理。 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觉得眼前这个朴素的木盆,比窗外所有如黛的青山、所有缭绕的云雾,都更加厚重,也更加真实。它盛放的,将不只是一盆洗去疲惫的温水,更是整个深秋下午满屋子的父爱…#我的乡村生活
00:00 / 07: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7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61
#随时随地标记一下 你一定要记住,当你在过度消耗中感到力竭,便会懂《道德经》这句智慧的滋养力量——天地间的本源能量连绵不绝、若有若无,使用它却不肆意耗费,这是顺应天道的能量法则,也是身心永续的终极密码。 显现出节制内敛、细水长流的状态,做出了“惜力养能”的选择,有了“适度取用、守源护本”的言行。想通这一点,你便会卸下“透支消耗”的负担,不再被急功近利裹挟,不再为逞强好胜耗竭元气,转而在节制中守住生生不息的力量。 其实谁都有过“用之过勤”的迷茫:为追求速成拼命透支身体,在高压忙碌中丢了健康;急于达成目标耗尽心力,终在疲惫中半途而废;过度索取资源、消耗关系,让生命能量加速耗散。直到沉静后才明白,《道德经》说的“绵绵若存”,是本源能量的持续滋养;“用之不勤”不是消极懈怠,而是适度取用的清醒,真正的长久从不在透支中获得,而在惜力护本中延续。从此,内心少了几分急功近利的浮躁,多了几分细水长流的从容,对“道法自然”的领悟愈发深刻。 把“透支消耗”的执念转化为“惜力养能”的行动,用“节制内敛、守源护本”的方法践行大道。修身时,规律作息、静心养气,不熬夜耗神、不逞强透支,让身心能量自然恢复;做事时,循序渐进、张弛有度,不急于求成、不盲目加码,在稳步推进中积累成果;处世时,珍惜人脉与资源,不过度索取、懂得回馈,让关系能量良性循环。在一次次“节制”与“守护”中,留住本源的滋养,守住永续的力量。 人生的长久智慧,从来都藏在“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天道里。“绵绵若存”是本源能量的绵延,“用之不勤”是取用有度的清醒。就像泉水细流不断方能汇成长河,草木适度生长方能历经四季,人若懂得惜力护本、适度取用,便能在岁月流转中保持充盈,在人生起伏中持续前行。节制内敛、守源护本,这便是顺应天道的活法,也是最长久的人生修行。#种草激励计划 #道德经 #人生感悟 #人生哲理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0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00:00 / 09: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75
00:00 / 1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