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鄂州太和中学 成立于1946年,据说以前叫杨花庙,后来拆庙改成#鄂州太和镇中心小学 ,60-70年代还是初小高小的说法,我爸属于高小,相当于现在五年级左右吧。后来小学改成了初中。我读初一的时候,操场扩建连接高中部。那个时候开学大扫除是要有除草活动的。毕竟这么大个操场,杂草丛生,并不好看。现在已经是橡胶跑道操场了,不可同日而语。以前的运动场在现在的住宿区,台球篮球都在那边。旁边是低矮教师宿舍,后来教师宿舍改成教师楼了,后来又建了很多商品房。新的太和中学应该是24年刚建成的,具体时间没太留意。老楼什么时候拆的也不知道。老的三层楼应该也有相当的历史了。我记得我初一是一六班,班主任是宋琦,初二初三是哪个班记不住了,初三班主任应该是李玉,初二班主任忘记了。反正都挺不错的老师把。最有印象的是初一英语女老师,叫杨冬梅还是什么梅,作业或者考试没考好,是真要手心挨板子的。我英语还行,记得挨过一次,那种振疼,记忆犹新。我比较传统,合理的惩罚多少有点必要。以前的我能理解,毕竟传统留下来的,希望现在不会出现了,毕竟时代不同了,谁家孩子还不是块宝啊。 原来初一的旁边是一堵石头墙,墙边是一条路,当时不知道这条路通到哪里,反正旁边的村好像是叫钱家庄还是什么。旁边有一栋房子是我初三英语老师的,当时就有同学在那补习,也有学生租住在那里,我反正觉得挺新奇。毕竟当时知识贫乏的我理解不了补习是什么。现在知道沿着这条路走到底就是区府路,穿过这条路旁边商品房的楼梯道就是步行街。沿着区府路直走就是区府,有#苏星制衣厂 ,#梁子湖区图书管 等。沿着步行街,就是各种店,最热闹的就是饭馆和快递,区府路和步行街交会的场地,每天的广场舞,大姐阿姨们还是热闹非凡的,如果说太和谁最年轻,肯定就是跳广场舞的人,毕竟活力四射,动感十足,天天精神饱满。确实很难得。沿街的小摊贩也见证了小镇的烟火气和人气,是一种生意,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文化宫前的大小活动,也是比较活跃的聚集地之一。 #太和步行街 虽然没真正实现步行,不过人员聚集效应还是可以的。而且让很多稍远乡村的人搬到了镇上生活,为小镇提供活力,小镇也为他们提供便利,城镇化是发展的必然。也希望能互相融入,和谐相处。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3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6
湖北应城卢庙村的田垄间,同岭小学的青砖黛瓦里,藏着一部乡村教育的变迁史。 上世纪70年代末,这里还是卢庙高中的所在地。那时的校园,土坯墙围起的操场上总堆着备战高考的煤渣,教室窗户糊着纸,煤油灯在晚自习时连成星点。穿着补丁衣服的学子们捧着课本读到天明,把"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刻进骨子里,一批批人从这里走出乡野,去往更远的世界。 90年代,随着乡镇教育资源整合,高中部外迁,旧址转型为卢庙初中。青砖楼刷上了白漆,新增的自行车棚里挤满了二八大杠,课间操的广播声能惊飞稻田里的白鹭。初三教室后墙的倒计时牌,换了一届又一届,承载着乡村少年的升学梦。 2010年前后,乡镇初中合并浪潮中,这里再次转身为铜陵小学。曾经的高中实验室改成了音乐教室,锈迹斑斑的篮球架换成了彩色滑梯,当年高中生晨读的银杏树下,如今围着听故事的小学生。黑板上的函数公式变成了拼音字母,朗朗书声里,多了几分稚嫩的童音。 从培育青年志向的高中,到托举少年梦想的初中,再到守护童年的小学,校园里的梧桐树长高了三茬,而那块刻着"教育为本"的老石碑,始终立在大门左侧,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教育火种的代代相传。 #寻美应城 #卢庙高中 #湖北应城 #黄滩卢庙小学 #应城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大家好,这里是灵溪六小。它的前身是在龙渡村旁边的杨府殿里面办学,那个都是用石头砌成,很有特色,当地人叫他学校庙,后来拆了,1998搬迁到现址。灵溪镇第六小学学校诞生于1998年,苍南县少年艺术学校诞生于2008年,今年将喜迎六小建校27周年、艺校17周年。苍南县少年艺术学校·灵溪镇第六小学,学校坐落在苍南县城灵溪镇中心区西侧的玉苍路,美丽的横阳江东畔,占地面积24508平方米,建筑面积9820平方米,学校提出“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来这里上学”的行动目标,致力营造美雅的校园,使之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凸显着“以美育人”的特质。校园环境让“美丽校园”外化于形。加大校园美化投资力度,对学校的东校区进行扩建、多功能厅的整修。校园绿化做到校园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一巢、两廊、三台、四园”学校的十个景点,“一巢”是指鸟巢图书馆全天开放,无人值守,让借书的孩子自取自还。提倡“若要带走一本书,请先放入一本书”,分享的是图书,交换的是诚信,传递的是温暖。“三台”是指“雅心微舞台、红领巾微舞台、课间微舞台”学生展示的舞台。“四园”是指崇礼果园、尚德蒲葵园、竹园、宜园。学校的“尚德蒲葵园”有一排排威武高大的蒲葵树,苍葱笼郁。美雅地在这里是我们美雅文化的集结号,意味着“美雅梦”也就此开始。宜园门前两行对联“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开门见山的点明了宜园所包含的意义。这里是为同学们了解农作物而开放和搭建。在这里,学生不仅能自己播种蔬菜,还能在成熟时收货自己劳动的成果,明白劳动的快乐。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对学生的精神、气质、修养产生积极意义的文化动力,提供学生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文化维生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祝愿灵溪六小越来越好!🌹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这是一所乡村小学,妹妹在这里从教,今天是第一次来找她,就被古色古香,典雅大方大门惊艳到,据说是民国时期建造的五龙圣母庙,后来改为学校。 蔚蓝的天空下,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楼门俏然屹立,淡黄的颜色在蓝天绿树映衬下格外大气,顶部台阶式组成的三角顶,颇有西方教堂的感觉。 两侧比中部略前倾,像是张开手臂护住来人似的,上面三颗大大的五角星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红星闪闪的年代。 圆形拱门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寓意如意圆满,门上方有一些刻花图案,有的地方已掉落,可见年代已久远。 门上方“下靳学校”四个大字奔放飞扬,原来村名即为下靳。门边刻着工整娟秀的楷体字对联,上联是:尧天圣域育万代学子,下联是:舜日厚土树千秋栋梁。本村隶属尧庙镇,是尧帝建都之地。一副对联即是彰显源远流长的底蕴,又是含蓄但自豪的文化自信。 最令我心一震的,是侧墙毛主席老人家曾题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从教以来,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改革衡水毛坦杜郎口大单元学案导学……林林总总不知道学过了多少,模仿了多少,最后也不知道落下来多少……混沌的思维顿觉清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大字是多么的睿智,也愈发敬佩主席他老人家的伟大。 学校,其意为学习的校园,孩子们在这里习得知识和能力,养得积极向上的精神,为这个时代做出个人的或大或小的贡献,我想这才是学习的意义,这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模样。我们的班训是横渠四句,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大的口号孩子们懂吗?“教儿婴孩”,正因为他们如纯白纸张,才要印下这千古正音,每次课前听到孩子们大声读着“为天地立心……”,心内的自豪油然而生。 暴风雨过后,海边浅水洼中聚集了数百至数千条被卷上岸的小鱼,因水洼逐渐干涸,小鱼面临死亡威胁。一个小男孩路过时,看到小鱼困境,开始弯腰逐个将它们扔回大海。尽管旁人质疑“救不过来”,他仍坚持回答:“这条小鱼在乎!” 是呀,这条鱼在乎,我需得对得起这份在乎,何况是面对一张张充满信任的可爱的小脸呢?#教育 #乡村振兴 #小孩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