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庄子这几句话,在中国的文学故事里很多,尤其在《高士传》上,引用的也很多。“泽雉”就是江河边上、旷野里头的野鸡,“十步一啄”,它走十步路,就在地上找吃的,抓虫来吃。“百步一饮”,描写那个野鸡吃东西是这样,不晓得大家看过山鸡野鸡没有!走几步路这个脖子一伸,在地下一啄,不晓得啄到虫啊,石头什么的,再走几步路,走远一点,它又找一点水喝。“不蕲畜乎樊中”,蕲就是蕲求,但它绝不蕲求自己关在笼子里。你看它蛮可怜的,为了找饮食,为了肚子吃饱,一天到晚到处跑,找虫子吃,找水喝。虽然如此,它很自然活着,活得很快活,活得很高兴。“不蕲畜乎樊中”,它不愿意关在笼子里,关在笼子里天天有米吃,有配合好的各种维生素的饲料,还有水喝。但是整天关在笼子里不舒服,它宁可肚子饿了外面找虫吃,找水喝喝,这自由啊!这多舒服啊!这个是它的生命,所以它并不希望关在笼子里,为什么? “神虽王,不善也”,这个“王”字,等于这个“旺”字。你看关在笼子里的野鸡、动物,还有那个孔雀,它把脖子一伸开,那个脖子一歪,哎唷,这是孔雀王,很了不起。再了不起也是关在笼子里啊!他说“神虽王”,那个精神,虽然看起来像一个王一样,“不善也”,并不好。庄子讲的这一段,其实我们大家都关在笼子里,这个宇宙就是个大笼子。 你看我们现在的建筑,我们坐在这里也了不起。譬如我坐在上面,给诸位讲《庄子》,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好像很了不起一样,有什么了不起?外头对面看来,这个房子像火柴盒,里头就关了我们这一堆。虽然我们这一堆坐在这里,还翘头翘脑,自己觉得还在称王,“不善也”,这个不好,生命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人有时候觉得自己顶天立地,功成名就,或者发大财,大老板出来那个肚子挺得特别大,因为表示有钱,但是照样的关在笼子里。所以庄子说“不善也”。这是第二个故事。 养生主只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庖丁解牛告诉我们,立身处世的心情,生活的方法,要解脱,不要被外境所拘,自己的造诣要达到超凡入圣;虽然生活在物质的世界,精神要超脱。第二个故事就告诉我们,生命活着,每个人各有他独立的生命价值,不需要受别人、受外境的影响。而真正的生命价值呢,要效法天然,超越这个樊笼之外,要打破这个环境,自己要有打破环境的能力,创造天然的生命。第三个讲到生死问题。——南怀瑾先生《庄子諵譁》#南怀瑾 #国学文化 #古人的智慧 #恒南书院 #好书大晒 @南怀瑾文教 @南怀瑾东方讲堂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沅芷澧兰:香草寄高洁。“沅芷澧兰”这一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九歌·湘夫人》,原句为“沅有芷兮澧有兰”。其中“沅”“澧”是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芷”与“兰”皆为气味清幽的香草,本指生长在沅澧两岸的芳草,后逐渐演变为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相传屈原被楚怀王流放期间,曾辗转于沅水、澧水流域。彼时楚国内政混乱,奸臣当道,忠贞之士遭排挤陷害,屈原虽心怀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在清冷的沅澧之畔,他见江水悠悠,岸边芷草繁茂,兰花吐露芬芳,即便生于荒野,无人欣赏,仍坚守着自身的香气与品格。这景象深深触动了屈原。他联想到自身境遇,虽遭贬谪,历经磨难,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于是在《九歌·湘夫人》中,他以“沅有芷兮澧有兰”起笔,借香草的高洁象征忠贞贤良之人,既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也暗喻自己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信念。王逸在注解中曾言,沅澧之畔的芷兰“异于众草”,恰如君子之于凡夫俗子。后世文人深受屈原影响,常以“沅芷澧兰”赞美品行高尚者。清代诗人金农在《寄岳州黄处士》中便写道“沅芷澧兰骚客远”,以芷兰喻指高洁的隐士。这一成语承载的不仅是自然草木的意象,更成为中华民族追求高洁品格的文化符号,跨越千年依然鲜活。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