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金老头1周前
稀稀落落的雨又把地淋湿了,雨落在树的枝头,落在枝头上那几片欲去还留半黄半绿的叶子上。这时候,雨就成了一支笔,叶子就成了一张画纸。 问雨:“你要在叶子上面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雨说:“凄凄,惨惨,戚戚,残残,切切…… 不知什么时候,心情变湿了,眼眶也变湿了。整个情绪便成了一片湿地。 风是冷冷的,没有表情,它穿梭在雨中,也穿梭在我那片心灵的湿地里。 我站在初冬微冷的雨中,望着那颗枯枝败叶的树,抹一抹发梢上的雨水,掌心里却多了几根银灰色的头发。怅惘若失,原来自己真的开始变老了!几根落发,令人徒增感慨,怎么就觉得,一下子便失去了很多?面前那棵树,是否便成了自己从年轻走向苍老的缩影? 曾经,那棵树,多少次捉住春风,把它化为柔美的琴声,用它数不尽的手指弹出夏日凉爽的飒飒声;在秋天里散发出果实的飘香;最后,在冰冷的冬日里发出风琴般的怒号。是否,还有人在场聆听? 望着雨中的树,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昨天,也看到了历史的今天。突然明白,人与人生,在自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短暂,那么苍白无力,谁也逃脱不了时间的摧残,风风雨雨,莺莺燕燕,花花叶叶,时间剥蚀着青春,生命留给了岁月,便将化为尘土一堆。 蓦的,我握住一缕冷风,轻轻问:这一场初冬微冷的雨,是不是为我的人生缩写的凄婉的歌?#人生感悟深刻#人生感悟 #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散文 #冬雨即景 #公园散步随拍#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情感感悟语录 小雨朦潆的入冬傍晚,公园浸在薄纱似的雾霭里,晚风裹着清润水汽漫过湖面,带着雨丝的微凉拂在皮肤上,像极了轻柔的指尖轻蹭。湖波荡漾间,将亭台楼阁的虚影揉得愈发朦胧,雨丝落在水面,敲出细密的涟漪,与舟行的波纹叠在一起,晕开层层柔润。黄橙相间的秋叶悬在枝头,雾面氤氲中晕开暖调光晕,偶尔随风旋落,轻擦过花栏石丛的棱角,又顺着小桥下的流水潺潺,漂向湖心——游客驾着小舟缓缓泛行,船身随着湖波轻轻晃悠,似摇篮般安稳。船桨轻摇时溅起细碎雨珠,混着雾汽沾湿船舷,落在手背上凉丝丝的。舱中有人抬手拂去鬓边雨丝,指尖触到带着潮气的发丝,笑着指向岸边:“你看那丛绛紫菊花,雾里瞧着竟像浸了墨的纱”,身旁人颔首附和,伸手接住一片飘落的橙黄秋叶,叶脉的粗糙触感混着雨珠的凉润,刚触到掌心,便被迎面而来的风卷着菊香扑了满怀。 石径两侧,各色菊花丛在细雨里亭亭玉立,鹅黄、乳白、绛紫的瓣蕊沾着晶莹雨珠,雨丝顺着花瓣边缘缓缓滑落,坠在泥土里洇开点点湿痕。远闻时,香气清冽如冰泉,隔着薄雾与雨丝飘来,带着几分疏离的雅致,似有若无勾着鼻腔;凑近了嗅,却化作温润的回甘,花瓣上的雨珠混着花蜜的甜润,裹着草木的湿润漫遍鼻腔,连呼吸都染着清甜,余韵绕着舌尖久久不散。墙面被雨润得黛色深沉,苔痕在角落晕开暗绿,衬得亭台飞檐愈发灵动,花栏旁的石丛间,雀鸟叽叽喳喳跳蹿,爪子踩在湿滑的石块上发出细碎声响,鸣声穿过薄雾与雨丝,脆生生撞碎了几分静谧。舟上游人时而抬手指点远处的小桥流水,看溪水顺着石缝潺潺流淌,溅起的水花沾湿岸边青苔;时而俯身轻嗅湖面飘来的菊香,谈笑间的话语被风揉碎,混着秋叶簌簌、船桨划水的哗啦声,在这入冬的朦潆景致里,晕出满纸鲜活又温柔的韵味。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快乐兔1周前
#成语故事 #民间故事 #小说推文 #一键成片 #aimate 青石镇的雨,总像扯不断的丝。王木匠蹲在自家门槛上,看着雨珠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手里的刨子停在半空中——那是给镇上张寡妇做的梳头匣子,已经刨得光可鉴人。 “王老哥,借个火。” 沙哑的嗓音裹着湿气飘过来,王木匠抬头,看见巷口站着个穿灰布短打的汉子,背上背着个旧褡裢,裤脚卷到膝盖,沾着泥点子。汉子手里捏着卷旱烟,烟纸都被雨打湿了一角。 王木匠起身摸出火镰,“进来躲躲雨吧,外头凉。” 汉子也不客气,跟着进了屋。堂屋正中摆着个未完工的木犁,边角打磨得圆润,是给村西李老汉做的。汉子的目光在木犁上顿了顿,“手艺不错。” “混口饭吃。”王木匠给汉子倒了碗热水,“听口音不是本地人?” “走南闯北的,哪都算不得本地。”汉子喝了口水,“在下姓赵,行三。” 赵三就这么在王木匠家住下了。说是“住”,其实就是在堂屋角落铺了张草席,白天帮着劈柴挑水,晚上就着油灯补他那破褡裢。王木匠问他要去哪,他只说“往南”;问他做什么营生,他就笑:“以前是庄稼人,后来手笨,改做跑腿的了。” 王木匠没再多问。镇上人都说王木匠心善,十年前发大水,他还收留过逃荒的母子。只是没人知道,王木匠的左胳膊上有一道三寸长的疤——那是二十岁那年,跟着师父走镖时被山贼砍的。师父说他“手稳心不狠”,不是吃镖师这碗饭的料,后来师父死在一次走镖途中,王木匠就回了青石镇,拿起了刨子。 赵三住到第五天,镇上的刘保长带着两个兵丁来了。刘保长腆着肚子,进门就喊:“王木匠,听说你家来了个外乡人?” 王木匠刚刨完梳头匣子的最后一道边,抬起头:“是,投宿的。” 赵三从里屋出来,手里还拿着个刚劈好的柴块,“保长找我?” 刘保长上下打量赵三,眼睛像钩子似的扫过他的褡裢,“最近镇上不太平,有个江洋大盗往这边窜了,你是干什么的?” “走街串巷的货郎,”赵三笑得坦然,“褡裢里都是针头线脑,保长要不信,我打开您瞧瞧?” 刘保长正要说话,外头突然传来哭喊声。是张寡妇的声音——她今早去镇上卖鸡蛋,刚回来就发现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攒了半年给儿子治病的钱没了。 “是那个盗匪!”有人喊,“我瞧见他往东边跑了!” 刘保长带着兵丁匆匆走了,临走前还瞪了赵三一眼。王木匠看着赵三,赵三的嘴角抿成一条线,手里的柴块“咔嚓”一声断成两截。 当晚,王木匠在灯下给梳头匣子上漆,赵三坐
00:00 / 06: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