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虎头要塞是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边境修筑的军事要塞群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处,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地带,与俄罗斯伊曼市隔乌苏里江相望。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扼守苏联远东铁路咽喉,被日军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实现“北进”苏联的野心,自1934年起驱使10余万中国劳工耗时6年建成该要塞。劳工多来自华北、东北等地,被日军以“招工”为名骗至工地,或直接抓捕为战俘,在非人的条件下劳作。据幸存者回忆,劳工每日仅能获得少量高粱米粥,冬季衣着单薄,常因饥饿、疾病或劳累死亡。工程结束后,日军为保密,以庆功宴为名用机枪集体屠杀劳工,仅猛虎谷一处就有数百人遇害 。 要塞以猛虎山为核心,由虎东山、虎北山、虎西山、虎啸山等五大阵地组成,正面宽12公里,纵深30公里。地下工事通过8公里隧道网络连接,包括指挥所、弹药库、发电站、医院、浴池等,设施完备,可容纳1.2万兵力及三个月以上的物资储备。地上设有火炮阵地、飞机场及交通壕,其中41厘米口径榴弹炮阵地直指苏联伊曼铁路桥,企图切断苏军后勤补给线。工事顶部钢筋混凝土厚度达3米,可抵御重型炮火轰击 。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后,远东第一方面军对虎头要塞发起进攻。尽管日军主力已被抽调至太平洋战场,仅剩1400余名守备队,但凭借坚固工事负隅顽抗。苏军动用重炮、轰炸机及坦克,历时17天,于8月26日全歼日军(仅53人逃脱)。此役苏军伤亡1500余人,日军死亡1387人,加上避难的日本平民,总死亡人数超过2000。由于战斗结束时间比日本宣布投降晚11天,虎头要塞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终结地” 。 虎头要塞不仅是日本侵华的铁证,也见证了中国劳工的血泪与苏军的牺牲。遗址的保护与开放,旨在铭记历史、反对战争。#图说历史 #历史遗迹 #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00:00 / 03: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0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5
黑暗历史铁证如山,我们不能忘!不敢忘! 除了东北 731 部队外,日本在中国还有多支类似的细菌战部队,它们同样犯下了滔天罪行,主要包括以下几支: 哈尔滨 731 部队:1936 年开始在哈尔滨平房区组建,石井四郎为首任部队长。该部队从事人体实验、细菌武器研制等罪恶活动,通过活体解剖、细菌注射等手段残害了大量中国军民,还曾在多个地区进行细菌战,造成无数平民死亡和严重的生态灾难。 齐齐哈尔 516 部队:1939 年 5 月 11 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成立,隶属于关东军司令部。主要研制芥子气、路易氏气等毒剂,并应用于实战。该部队与 731 部队联手进行人体毒气实验,在 731 部队的毒气实验室里用活人进行毒气实验达 50 多次,还在野外实施了大量人体毒气实验。 长春 100 部队:该部队以家畜和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拿活人当作实验品进行细菌传染实验。部队成员三友一男曾在 1944 年 8 月到 9 月间,将炭疽菌等细菌混在食物中给 7 到 8 名中国人和苏联人食用,进行人体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他们害死。 北平北支甲 1855 部队:1939 年成立,直属于日陆军参谋本部第九技术研究所,直接受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官指挥。本部设在北京天坛神乐署,下设 3 个部门和 13 个驻外地的分部与办事处。主要执行防疫给水和细菌武器研制任务,大量研制和生产鼠疫细菌武器,1943 年 8 月在北平地区进行撒布霍乱菌试验,致使霍乱疫情蔓延。 南京荣字 1644 部队:本部设在南京,对外是防疫部队,对内是细菌部队,培养霍乱、伤寒、鼠疫等致命细菌,并对 731 部队进行支援。在日本战败投降前,该部队在苏、浙、沪、鄂、赣、皖等地共设立了 12 个分支机构,约 1500 人。 广州波字 8604 部队:本部设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下设六个课。该部队从事细菌研究和细菌战,曾在广东各地进行细菌战,第四课大量饲养白野鼠,繁殖鼠疫跳蚤,还将细菌投放到难民所的粥里,进行细菌实验。#731 #日本 #中国 #历史
00:00 / 05: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9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1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9
00:00 / 05: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06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