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二战时期最具压迫感的正步方队,其规模声势浩大,脚步声地动山摇,仿佛一架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令敌人闻风丧胆,在很多历史记录片中,都可以看到二战德军阅兵时的影像,上万德军士兵头戴钢盔,伴随号令抬腿砸腿,动作整齐划一,再加上肩上膛的步枪耸立如林,画面极为炫目和震撼,那么正步作为检阅部队的一种方式,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现代军队的正部,最早起源于普鲁士军队,由于当时军队的主要战术是列队排枪,所以对于军队的队形要求很高,普鲁士根据鹅走路的姿势,以及结合战场实际发明了证明,后来这一做法也被很多国家借鉴模仿,目前世界上的正部形式主要分为三大流派,其一就是苏式正部,主要包括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欧古巴,朝鲜等国家,苏轼正步的特点是踢出时腿要与地面成直角,而角落地时必然产生冲击,因此行进时跳跃感很强,震荡很大,同时踏步时要将下巴扬起授业,彰显自豪感,因此俄罗斯军队受阅时就有种傲视天下的气质,第二大流派就是英式政务,主要包括各英联邦国家,伊朗,日本等,其中最著名的分支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政务,他们没走几个大跨步,就要来个高抬腿,印度高抬腿每一脚甚至都要超过头顶,而巴基斯坦的则不太固定,有时到胸口即可,第三大流派就是中式正步,如果有心看过其他国家军队的正步方阵,就会发现,我解放军方队踢正步的水平,在这个星球上敢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一开始也是以苏式正骨为模板,但在实际训练后,发现苏轼正步并不适合人民子弟兵,因此最后决定放弃苏轼正步,而是以德军正步为模板,并借鉴苏联的经验,增加手臂的摆动,将不符调整适合中国人的体型,正因为解放军正步是为中国人的身材量身定造的,所以动作流畅而严整,尤其讲究手臂与腿动作的整齐划一,所以气势也无与伦比,不过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政务,美军在阅兵时只有排队骑不走,看起来比较松垮,但美军仪仗队的耍花枪绝技是闻名世界,虽然各个国家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都在普军正步的基础上加上各自的改进,但行进时的主要特征为上身直立,两腿绷直和两脚用力砸,意在展现军威,也有人说踢正步没有用,事实上,正步训练作为磨练军队纪律性的训练方法,为的就是强化军人的精神风貌,增强军队的执行力,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只有团队步调一致,才能将每个人的力量凝成一股绳,踢出整齐划一的正步,历史上所有的军事强国,没有一个不重视军纪的,比如著名的斯巴达军队,其军纪严酷程度超乎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31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中国三军仪仗队是国家形象的钢铁象征,其选拔标准堪称 “万里挑一”。队员平均身高达 188 厘米,需通过严苛的政治审查、身体素质与军事技能考核。入选后,他们要投入高强度训练:每日训练超 8 小时,正步步幅需精准控制在 75 厘米,每分钟 112 步,更要做到数小时站立纹丝不动,眼神坚毅如炬。 仪仗队员身着 07 式仪仗队礼宾服,服装采用挺括厚实的特殊面料,确保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挺立如松。陆、海、空三军的礼宾服以鲜明色彩区分 —— 陆军为松枝绿、海军为深藏青、空军为深蓝灰,绶带、袖章等细节也严格对应各军种特征。仪仗用枪选用特制的 56 式半自动步枪,枪身镀铬,搭配寒光熠熠的三棱刺刀,尽显威严与力量。 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选拔条件,让队员的身高、服饰、配枪与步伐实现了完美统一;再加上严苛的训练,使得他们的步幅、频率都达到了极致。因此,三军仪仗队在阅兵中绝对是所有徒步方队的标杆,且难以超越。徒步检阅时,这支队伍以 “世界一流” 为标准严格要求自身:横纵斜线如刀切般笔直,步伐铿锵如一人同步,持枪动作精准到毫厘不差。 他们展现的磅礴气势与绝对纪律性,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正是因选拔严苛、训练标准极高且队员刻苦投入,三军仪仗队在所有徒步方队中,现场表现堪称最佳,没有之一。大家对这个评价有不同看法的话,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军人 #军人风采 #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 #中航工业 #中国军人威武霸气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0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