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想写古代小说?孩子提问不再慌,这套书是“外挂”! 我家孩子最近想写小说,而且还是古代的,他问我“古代人怎么起年号”“贵族结婚要拜什么”,这可把老母亲难住了,不过还好有这套《一看就懂的古代文化常识》,才算接住了孩子这‘十万个古代为什么,现在他也是一有空就翻开书认真地阅读。 这套书足足有10册,把古代文化拆成了10个具体维度,例如生活日常类的《服饰》《饮食》《住宅》《交通》,制度细节类的《日用品》《战争》《科学》《社会》,政权框架《王朝》,文化内核《典籍》,几乎把写古代小说要用到的“生活基建”全给铺好了。 如何写贵族祭祀?孩子本来只知道“摆供品”,书里却讲清了“太牢”是牛、羊、猪三牲,“少牢”缺牛,连祭祀用的礼器“俎”“豆”长什么样、怎么用都配了图,这下写出来的仪式感直接拉满,细节也变得真实可感。 “同姓不婚”的小细节也要注意!书里用诸侯国姓氏图讲周室姬姓不能与晋、卫等姬姓国联姻,得找姜姓(齐)、子姓(宋)。 “古代人一天吃几顿饭”?魏晋时期南北饮食差异已经明显,北方吃牛羊奶酪,南方嗜鱼鲜,张翰为莼鲈弃官的典故,既补了民俗又能当人物动机。 写宴饮场面时,别再只写“众人举杯”了,书中告诉你,商周的“尊”是盛酒器,有象尊、虎尊这样的“肖形尊”,而饮酒得用“爵”“觥”“斝”:爵有三足、前端有“流”(倒酒的槽),觥是带兽形把手的酒器。 写贵族女子的妆容,书里讲“花黄”不只是额间红点——魏晋时“花钿”能镶金嵌珠,做成鸟状、鱼状贴在鬓角;而南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是梅瓣落额留下印记后宫女效仿的。这下女主的妆容也变得具象化了,一定很美! 我都在书中深刻地记住了“沆瀣一气”、“莼鲈之思”、“洗尽铅华”、“脍炙人口”等这些成语的典故!这套书的知识点实在是太扎实了!用孩子能懂的对话、漫画把“文化常识”变成了“故事细节”,光是看看就能涨很多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童书推荐 #小学生写作 #历史启蒙#一看就懂的古代文化常识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宋史无一字记载,却著千古神书,他凭《营造法式》改写建筑 #中国古建筑 #古建筑之美 #古建筑 #波仔聊古建筑 #历史人物 宋徽宗追封无门,一书绝迹千年,李诫凭何成建筑开山鼻祖 您知道吗?他写了一本神书,在失传一千多年之后,被偶然发现,震惊世人,彻底改写了中国建筑史,他是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山鼻祖,当宋徽宗想要封赏他时,才发现他已经去世了。一千年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了致敬他,给儿子取名为从诫。他就是李诫先生,营造法式的传奇作者。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能够保存到今天,有一半都是他的功劳。当时中国古建筑的方法全都是工匠们口传心授的师徒制。为了解决建筑学问传承的问题。李诫开始编写《营造法式》,规范当时的官方建筑流程,他用整整4年的时间编成了这本中国建筑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全书一共34卷,357篇,3555条,详细注解了古建筑的名词术语。每一项工种的选材和加工方法等等,还画上了详细的建筑图样,然而这位中国建筑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师李诫先生,却在宋史中毫无记载,甚至是地方志也找不到他的身影,在北宋大观四年,宋徽宗翻看这本书时激动不已,可惜当时李诫已经病故了,宋徽宗为此伤心不已,几年之后,北宋也灭亡了,而关于李诫的历史资料全部被销毁,他的那本传说中的《营造法式》也在历史上失踪了,一直等到一千多年之后的1919年,在江南图书馆,人们突然发现一本完整的手抄本营造法式,当时梁启超先生第一时间就把这本书的影印本寄给远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收到这本书以后的梁思成欣喜若狂,立刻开始研读,却发现这本书像天书一般,无人能看得懂。为此梁思成和林徽因用了毕生的心血,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走遍中国来寻访古建筑,破译这本天书,每次考察古建筑之后,他们都会在上面进行详细的标注,最终写下了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中国建筑史,打破了中国没有建筑史的尴尬境地。历经半生颠簸,梁思成先生也注解了这本营造法式,才得以让我们看得懂,这本书影响了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一生,也影响了作为古建筑爱好者的我。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2: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