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下跪、磕头是崇敬的最高标志,对某个人的跪拜行为则表明对这个人的忠诚与尊敬,同时,被强迫对别人的跪拜,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人的最大耻辱。其实这是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一种体现,在过去,人们将朝拜和行大礼视为对皇帝表示忠心的方式。那么,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跪拜礼的呢?这种礼仪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具体是如何跪拜的?根据历史文献和一些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跪拜礼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早期,由叔孙通提出。通过研究古礼和秦朝的礼制,叔孙通最终创立了一套全新的礼法,这套礼法的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朝拜准备;每当天微亮的时候,礼部大臣必须先提前入宫准备跪拜仪式等事宜。准备妥当后,文武百官依序站在大殿两侧。在大殿前的石阶旁边,侍卫们腰间佩刀,神情严肃地站立着。二、开始朝拜;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刘邦乘坐着御辇进入大殿。此时,礼部官员起带头作用,引领亲王以下的贵族和官员依次跪拜刘邦。跪拜完毕后,没有刘邦的命令,官员们绝不可以抬起头来或者站起来。三、朝拜完毕。完成所有的跪拜事宜后,便进行祝酒仪式。在这一环节里,官员们按照官位高低,轮番向刘邦敬酒,并说一些祝福语。要注意,在这一时期中,官员们的“跪”,只是指把屁股垫在小腿肚子上,所以,他们只要稍微挺一下身就可以完成跪拜。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如今的跪。在接待宾客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再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跪拜。然而,到了清朝的时候,官员们的“跪”不仅要把整个身子都伏在地上,还要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此外,官越大越少跪,官越小越多跪,平民见官必跪。当然,还要磕头,磕得越响,表示诚意越高。可以说,中国人的跪,到了清朝才达到了顶峰,展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在这套礼法中,刘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自豪感,他十分高兴,并晋升叔孙通为奉常,赏赐黄金百两。从此以后,官员们见到皇帝必须下跪行大礼,否则,就要被视为不敬,受到处罚。直到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所以,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从民国元年开始彻底废除跪拜制度。#文化常识#跪拜大礼 #每天跟我涨知识 #知识分享 #读书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2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