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9
明肃王在兰州的影响 除了文风兴起,兰州的建筑业在明朝也很发达。这就包含了五泉山、肃王府、鲁土司衙门、兰州隍庙、金天观等一批建筑群。其中就有兰州白衣寺。而且白衣寺里的白衣塔历经多次战乱、地震均未遭损毁。民国时期,其周边还发生过一次火药库大爆炸,所波及民房全部损毁,这座白塔却依旧坚挺,屹然而立。 白衣塔始建于明朝嘉靖年前后,其型制与白塔山上的白塔相似。都是汉地密檐式和藏传覆钵式塔的结合体,在全国来看都极为少见。其密檐塔体在上,覆钵塔体在下结合方式,我走过的很多地方都没有见到过。在甘肃周边省份,甚至甘肃其他地区,都未曾一见。 白衣塔寺在清道光年间重新修葺,位于兰州庆阳路240号,也是兰州市博物馆所在地。因为寺内供奉有“白衣大士像”而获名。 这个白衣寺呀,以前是一所皇家寺庙。也就是说他是明肃王的一个家庙。修建时间是在崇祯二年(1629年)以后。这一年李自成已经起义了。穿插提一下,李自成起义地点自清朝就有争议,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在甘肃兰州的榆中县。这种说法来自清朝的一些私人笔记。但说其起兵于陕西米脂县的观点更具说服力。李自成起义是在崇祯三年(1630年),到了崇祯四年(1631年)白衣塔建起,也就是说这座塔是末代肃王朱识鋐所建。白衣寺中的白衣塔其真名为多子塔,预示肃王子嗣绵长。在这座塔封顶时,肃王和肃王妃们捐入了大量的金银首饰,藏(zàng)于塔身之中。在1987年对塔身加固修整时这些首饰出土。多子塔修成十年后,李自成麾下的起义军攻破兰州,末代肃王朱识鋐出逃靖远被俘后,送至西安李自成处被杀。其王妃颜氏(他还有个王妃熊氏也很有知名度)在《金城北楼》诗中的拂云楼上撞碑而亡。这个石碑传为肃懿王诗碑,之后就被命为了“碧血碑”,至今置于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内。(摘自《岁月兰州》)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64
东莞观音山第十届征联能称之为最佳下联惟有川东小保安创作的《浮世海》联。没有之一,只有唯一。此联能让你知道什么是”自然元素最佳”,什么是敢走人生路不同。此联一语四关,作者从观音山的”云海”实景入手,采用象征和隐喻手法,将观音山的云海仙景生动形象地展示于天下,既写景又抒情,更是将创作者的真实感受融入联中,能让读者终于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诗意联,文学联,哲理联,实景联,韵味联,游客感悟联!我们常说,对联即要对得工整,又要意境悠深,更要有留白,给人于思索想象的空间。观音山联为何九年没佳联出现?许多作者走进了死胡同,为了对好”观音山”三字,更是搜肠刮肚,找尽天下神仙人名来应对,形式对上则意不达,上下联各讲各的,牛头不对马嘴。一般对联上联讲什么,下联一定要承上启下,对上联进行主题思想升华。观音山上联主讲”游客在观音山上观山水”,这里的”山水”是什么?才是下联的重中之重,许多作者创作的对联为何总是以神仙对神仙人名对人名,走进固定模式怪圈不能自拔,这怪谁呢?要对好观音山联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字,既可名可动,一定要精彩,凡是用形容词的几乎全军覆没。所谓用观音山实景作对,关健看作者如何去寻找筛选,下联一定要有画面感,而不是直白地叙说。创作观音山联一定紧贴主题,这个主题也不是一定要去吟颂,而是要创作出有艺术价值的东西。比如 ”姑苏城外寒山寺icon,夜半钟声到客船icon”,一个地方会因一句诗词名扬天下。而观音山会因观音菩萨名扬天下吗?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观音山什么是最具特色的,当然是景区内的”山水”。山水有许多指向,本人最欣赏的自然景观便是”云海”。作者对”云海”如何才能成对,这就相当考验文学功底了,既要写出实景又要对得生动,还要寓意深刻,具有诗意与转义,还能写出真情实意,天下唯有川东小保安矣。一幅下联”浮世海中浮海云”的横空出世,希望带给观音山好运,也带给创作者好运。 观音山上观山水(邹继海) 浮世海中浮海云(杨天朋) #云雾缭绕人间仙境 #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