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3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00:00 / 1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70
# 抗日十四年:最穷最困难年代的真实写照 ## 黑暗开端:1931 年 9 月 18 日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他们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嫁祸中国军队后,悍然炮轰东北军北大营。 东北大地迅速沦陷,侵略者如狼似虎地掠夺资源。工厂、矿山被日军霸占,大量财富被运往日本。无数百姓失去家园,在冰天雪地中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衣衫褴褛,拖着疲惫的身躯四处逃亡,生活陷入绝境。 ## 全面抗战:1937 年 7 月 7 日 1937 年 7 月 7 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向宛平城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此后,战火迅速蔓延至全国。城市里,日军飞机频繁轰炸,工厂、商店化为废墟,大量工人失业。农村地区,日军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农田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粮食产量锐减。百姓们不仅要面对战争的威胁,还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由于药品奇缺,许多伤病员得不到及时治疗而死亡。 ## 艰难相持:困苦中的坚守 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国长期处于艰难的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物资极度匮乏,战士们缺衣少食。冬天,他们没有足够的棉衣御寒,手脚常常被冻得生疮。粮食供应不足,只能靠野菜、树皮充饥。 然而,即便条件如此艰苦,中国军民依然坚持抗战。敌后的抗日游击队,武器装备简陋,只有简陋的枪支甚至大刀、长矛,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不断给日军造成困扰。 ## 胜利曙光:1945 年 9 月 2 日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政府代表在“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这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最贫穷、最困难的时期。但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最终赢得了胜利。这段历史,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3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汝航3周前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端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导致中国东北全境沦陷并开启14年殖民统治。 事件背景与起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1927年《田中奏折》明确提出“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战略,将中国东北视为侵略基地。1931年,日本关东军通过频繁军事演习(当年达30余次)和“中村事件”“万宝山事件”等挑衅制造借口,为发动战争铺路。同时,日本国内经济危机加剧,军部势力膨胀,关东军兵力约1.04万人,而东北军虽有16万兵力,却因蒋介石“不抵抗政策”处于被动。12 以下是关于九一八事变背景的视频: 04:36 3X 快进中 长按视频倍速观看 事件经过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队中尉河本末守率部炸毁沈阳柳条湖段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后,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下令进攻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命令,仅300余人的日军在8小时内攻陷北大营,次日占领沈阳。至1932年2月,日军在4个月零18天内侵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北全境沦陷。34 以下是关于九一八事变经过的视频: 06:48 3X 快进中 长按视频倍速观看 事件结果与影响 殖民统治建立:日本于1932年3月扶持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对东北实施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3000多万同胞饱受奴役。35 抗日救亡兴起:事变次日(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抗日宣言,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等武装力量抵抗,揭开局部抗战序幕。34 国际格局变动:日本因侵略行为退出国际联盟,事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起点,促使全球反法西斯同盟形成#铭记历史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