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8
00:00 / 06: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52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20251111】大摩:2025 年 11 月 4 日,大摩十五五研报显示,中国经济将通过供给侧改革与民生保障协同,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转型。豆哥深度解读: 一、转型背景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从 2000 年代的百分之4降至 2010 年后的百分之1点5,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传统补贴政策推动制造业规模扩张,但已完成追赶使命。长期补贴可能保护低效企业,削弱创新动力。 二、政策方向 供给侧改革,从 “量” 转向 “质”:政策重心从补贴转向产业生态建设、前沿标准制定和 AI 基础设施普及。聚焦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 “卡脖子” 领域,强化企业研发主体地位。 需求侧提振,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优化释放内需潜力,降低家庭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强消费信心。设定 GDP 增速约 4.5%,政策向消费倾斜,推动温和再通胀。 三、转型路径 渐进式调整,承认路径依赖,避免 “一刀切” 政策,通过社保改革、财政转移支付优化等方式逐步推进再平衡。从补贴依赖转向创新驱动,预计2027年缓解物价低位压力,重建增长信心。 四、影响与展望 研发强度高、执行力强的企业将脱颖而出,依赖补贴的企业面临淘汰。通过提升民生保障和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 AI 价值达11万亿,2050年机器人技术推动全球物流效率提升。 大摩研报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 “规模扩张” 到 “创新驱动” 的关键转型期,政策将通过供给侧改革与民生保障协同,推动经济再平衡和高质量发展。#大摩#研报#经济#财经#五年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20251115】瑞银研报: 2025年11月11日,瑞银发布2026-2027年中国经济展望,源哥深度解读。瑞银基线预测为“**韧性与不确定性中的再平衡**”。预计2026年GDP增速温和放缓至4.5%,主因净出口贡献减弱;2027年或小幅回升至4.6%,受益于房地产企稳、出口正常化与消费信心恢复。 **一、房地产拖累逐步减轻** 楼市调整持续,受城市化放缓、人口变化与高库存(去化周期25-30个月)制约,短期难现反弹。政策虽降房贷利率、松绑限购,但去库存仍慢。预计2026年销售、开工与投资下滑5%-10%;2027年降幅收窄至0%-5%,调整趋近尾声。对GDP拖累将从2025年1.5-2个百分点,降至2026年0.5-1个,2027年进一步减弱。 **二、新经济成核心增长引擎** “新经济”占2024年名义GDP的15%-20%,2020-2024年贡献约1/4实际增长。国家强化科技自主,研发支出占GDP比重将从2.7%稳步提升,目标2030年超3.2%。新经济增速远超整体,预计2030年占比再提3个百分点。基建与制造业投资有望在2026年迎来**适度复苏**,支撑稳增长。 **三、政策温和支持,聚焦结构改革** 2026年政策维持适度宽松,不搞大刺激。广义财政赤字率或扩1个百分点GDP,通过发行1.6-1.8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及4.8万亿专项债,投向基建与战略产业。货币政策或降息20基点、降准25-50基点,保流动性充裕。消费为“十五五”首要任务,目标“显著”提升其占GDP比重,初期措施或偏渐进。“反内卷”理念或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升效率。开放与碳中和持续推进。 **四、外部趋稳,通胀温和** 2026年出口增速或放缓至2.5%,净出口贡献减弱0.7个百分点。中美关系缓和缓解短期压力。CPI同比或升至0.4%,PPI跌幅收窄,通缩压力缓解。人民币兑美元预计2026年底在7.10左右,**保持大致稳定**,或有阶段性波动。 **五、关键风险** 美国贸易与科技政策或带来冲击;AI发展存机遇与泡沫风险;政策落地节奏与力度存不确定性,尤其房地产拐点难精准判断。总体看,2026-2027年经济将从地产投资驱动,转向创新、消费与高质量发展。#房地产 #新质生产力 #消费 #人工智能 #降息
00:00 / 05: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9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