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4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6
侗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关于侗族的起源,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1. **土著说** 部分学者认为,侗族是古代百越民族中“骆越”或“西瓯”的一支后裔,长期生活在今贵州、湖南、广西交界地区,是当地的土著民族。这一观点认为侗族在秦汉时期就已在此定居,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语言和文化。 ### 2. **迁徙说** 另一种观点认为,侗族是从长江中下游或东南沿海地区迁徙而来的。这一说法认为侗族与古代的“干越”或“扬越”有关,后来因战乱或环境变化逐渐向西南迁移,最终定居在现在的分布区域。 ### 3. **多源融合说** 现代研究更倾向于认为侗族是多种族群融合的结果。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与南迁的汉族、苗族、瑶族等族群长期互动,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侗族。这种融合体现在侗族的语言、服饰、建筑和风俗中。 ### **历史记载** - 侗族在汉文史籍中被称为“峒人”“洞人”或“侗人”,唐宋时期已有相关记载。 - 明清时期,侗族的社会结构逐渐稳定,形成了以“款”为单位的自治组织。 - 侗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与壮族、布依族等语言有亲缘关系。 ### **文化特征** - **建筑**:以鼓楼、风雨桥为代表的干栏式建筑闻名。 - **音乐**:多声部合唱“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节日**:如“萨玛节”“侗年”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 目前,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带,人口约300万(2020年数据),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55
00:00 / 06: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68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4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4
广西历史悠久,约在四五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活动。秦以前为“骆越”、“西瓯”、“苍梧”三个种姓部落住地,被称为百粤,战国时属楚地。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广西属桂林郡,简称“桂”,即由此得名。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割据,成立南越国,广西属南越国辖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后,广西地域属扬州所辖的始安、郁林、苍梧、永平、宁越、合浦等郡。 唐初沿隋制,太宗贞观后,分全国为10道,广西属岭南道。懿宗咸通三年(公元八六二年),分岭南道为东、西两道,广西为岭南西道,下设邕、容、桂三管经略使,基本形成广西后来政区疆域的轮廓,省治邕州(南宁)。 五代十国时期,广西地域先属楚,后属南汉,区域沿唐朝建制。宋朝,全国分15路,广西地域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即由此而始,首府驻桂州(桂林)。 元朝分全国为11个行省,广西属湖广行省。至正二十三年(公元一三六三年),在湖广行省南部设广西行中书省,开广西省之先河。明朝将广西行中书省称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辖各府、州、县。洪武二十七年(公元一三九四年),将湖南所属的全州、灌阳一带划归广西桂林府,同时将原属广西的廉州府(钦州地区)划归广东。清朝废明之布政使司制,复设广西省,省会桂林。 中华民国时,广西为其一省,省会迁南宁。一九三六年复迁桂林。一九四七年后,全省划为桂林、平乐、柳州、梧州、南宁、龙州、郁林、武鸣、百色、庆远等10个行政督察区,共设99个县和1个省辖市——桂林市。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广西全境解放,仍称广西省,省会设南宁。一九五七年七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广西省建制,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 一九五八年三月五日,广西僮族自治区在南宁正式宣告成立。一九六五年,国务院决定将僮族改为壮族,并将明朝以前原属广西的钦州地区从广东省重新划回广西。#广西历史
00:00 / 07: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