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5: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5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4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88
00:00 / 07: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5
00:00 / 07: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79
#民国 民国时期,谭延闿是有名的“混世魔王”。这诨号不是贬损他,而是贬义褒用,讲他一辈子混得好,吃得开。 谭延闿是湖南富贵子弟。老爹谭钟麟是晚清封疆大吏,做过闽浙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曾协助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论造诣、修为、功业、眼界,谭家都是一流的。 谭延闿面相富贵周正,浑身上下没有纨绔子弟常见的腐朽败坏之气,在王闿运等名师的点拨下,很早就显露出才气。11岁那年,光绪帝师翁同龢曾点评他的文章,赞他乃“奇才”也。 1904年,24岁的谭延闿破了湖南200年内没出过会元(会试第一)的记录。据说,随后的殿试,谭延闿本应高中状元,但慈禧一听他是湖南人,而且跟“乱臣贼子”谭嗣同同姓,眉头一皱,遂改点刘春霖,将他降为二甲第三十五名进士。 谭延闿入官场,走进历史,尚是晚清时候,论资排辈,他是翰林编修,比起那些后起的革命党,他不光资格老,而且属于旧阵营。 在那样一个改朝换代的乱世,这样的人物昙花一现式地崭露头角不难,但想走远则是万难之难。 谭延闿厉害就厉害在这里。 从积极呼应晚清立宪开始,谭延闿不仅审时度势,而且进退有度,所以他才能抓住该抓的机会,避开该避的风险,由三起三落的湖南都督升级为孙中山身边的功臣元老。 1928年2月,谭延闿就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这是他一生的巅峰时刻。难能可贵的是,在最容易得意忘形、最容易被权力绑架进而失智的关键时刻,他不仅难得糊涂,而且极其明智地践行了他的“混世哲学”。 当意识到老蒋已成民国第一人后,他毫不纠结,更无不舍,很是潇洒知趣地就让出了国民政府主席的职位,然后改做行政院院长去了。 做老蒋的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更是“混”出了境界水平,他抱定“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着急;三不得罪人。每次开会,他都像一尊与世无争的佛,闭目养神,不开一腔。 别人讽他,他毫不在乎。 因为他知道,如此这般,老蒋才会敬他。 谭延闿混得好,除了拥有难得糊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中国智慧,还有一点很关键,在人情世故、世道人心上,他也叫得响,而且不落俗。 讲两件谭氏最有名、最有味道的轶事。 谭延闿的老娘李氏是小妾出身,在他未中会元前,李氏二十多年吃饭没上过正桌。1916年,李氏在上海去世,当时谭延闿正在第二次督湘,有人劝他,周围虎视眈眈,此时最好不要离座奔丧。 然而,谭延闿以孝为大,还是奔丧到了上海。 第二年,谭延闿护送老娘灵柩回长沙,停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3: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62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铁哥2年前
1880年,浙江巡抚谭钟鳞的通房丫头李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谭延闿,但李氏在谭家也依然只是一个上等丫鬟的存在。每天操劳,做的是洗衣,做饭,打杂的奴仆活,还动不动就被打骂。每到吃饭时,她都要伺候大家,盛饭上菜,待大家吃完饭,自己才去偏房吃残羹剩饭,从没见过上桌吃过饭。自己儿子被人们叫“小老三”,而其它夫人的孩子却是叫少爷。寄人篱下的儿子更加刻苦读书,13岁时儿子竟一举考中秀才。消息传来,李氏激动不已,看到腰痛的母亲还总是站着伺候父亲和夫人们用膳,儿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尤其读了《孝经》后,他更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羞愧。1904年,谭延闿参加科举会试,名列第一,在当年4月的殿试中,谭延闿不仅文章好,且字亦极为漂亮,极有可能被钦点为状元。相传,就在慈禧老佛爷正要下笔圈其名字时,发现谭延闿既是湖南人,且又姓谭,忽然想起那位令她最为痛恨的湖南籍乱臣贼子谭嗣同,就改点刘春霖为状元了。延闿运蹇,与状元失之交臂。消息传回时,李夫人激动得眼泪直流!当天午饭时,已告老还乡的谭钟麟敲了敲桌子,用难得温柔的声音对李氏说 :“你过来坐下吃饭,不用忙了”。李夫人听了这话,为这一天她足足等了24年。她别过脸悄悄擦干满是泪水的眼睛。谭延闿衣锦还乡后,见到母亲已经在正厅吃饭时高兴不已。后来儿子做到湖南督军,他对母亲晨昏定省,十分孝敬。他曾对妻子许诺说:只要你帮我照顾好母亲,你提任何要求我都答应。李夫人离世时,按照族规,妾死后不能从族祠大门出殡。谭延闿要求让母亲的灵柩从族祠大门出。可族人却认为:李夫人只是妾室,走大门出殡不合祖制。谭延闿坚持不从,几个年长的族人挡住大门,做出了一副死活都不让走的架势。他们纷纷嚷道:“一个妾室,想走大门出,哪有这样的道理!”谭延闿一怒之下,仰卧在母亲的棺盖上,命杠夫起灵,并大喝道: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族人见此情景,面面相觑,全场顿时一片寂静。挡住大门的族人无奈让路。谭延闿和母亲终于从大门出了!谭延闿的眼泪簌簌往下掉,他心里想的全是母亲。他喃喃道:“母亲,您走大门了,咱走大门了”!谭延闿用这种方式,为一辈子低人一等的母亲挽回了地位。也因为深知母亲做妾的苦,他发誓:此生绝不纳妾。谭延闿的妻子方夫人死前留下的遗言要求:不可再娶,为了感谢妻子照顾母亲,此时他才40岁,信守自己的承诺,终身未再续娶。后来谭延闿任陆军大元帅,民国政府主席,蒋宋结婚的见证人。
00:00 / 00: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84
Mr.志斌5月前
在南京成贤街112号有着一栋西式洋楼,它留下了民国元老谭延闿的历史珍贵印记。谭延闿旧居建筑于1927年建成。其具有高水准的设计,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外墙为青砖加红砖镶嵌。据说,当年的谭公馆为一个面积很大的建筑群落,院内建有假山、花园、水塘等。如今,仅存孤零零高两层的公馆建筑了。公馆的多边形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制式颇为气派,大门楼挑出部分由六根古希腊爱尔尼亚式廊柱支撑,是公馆一大特色。这里见证了宁汉合流、谭延闿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的关键时刻。谭延闿(1879—1930)字组庵,号无畏,祖籍湖南茶陵,出生于浙江杭州。谭延闿自幼饱读诗书,国学基础扎实深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及第,被授予翰林院编修。1909年,清廷推行所谓的“新政”时,谭延闿被推为湖南谘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省最著名的立宪法派人物。1911年任湖南都督。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谭延闿成为国民党党员,并任国民党湖南支部长。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但当了8个月,就转任行政院长。这也是无奈之举。因其军权微弱,屡受蒋氏中正掣肘,不如就放手让“贤”。此后,谭延闿便抱定了“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由此他被赞誉为“药中甘草”。谭延闿于1930年9月在南京逝世,结束了风雨如烟的一生。成贤街谭延闿旧居见证了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风采。上世纪90年代初,谭家人从台湾回来过,把这处故居捐给了南京市政府。现在他这个老宅正在被精心修缮。谭延闿在南京留下不少轶事,主要是因为他的书法和美食。作为民国“颜体楷书”大家,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出自他手。当年主席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也是找他题写的招牌。作为美食家,谭延闿有私厨,尤其是一个叫胡少怀的,烧得一手好湘菜,人称“天下第一勺”。谭延闿去世后,胡氏去了碑亭巷“曲园”掌勺,这家菜馆也是谭延闿常去的,还亲自为菜馆题写招牌。谭延闿生前说:“吃喝嫖赌四件事,嫖赌与我没缘,吃喝在所不辞。”谭延闿去世后,葬在紫金山灵谷寺旁,墓为杨廷宝、关颂声、朱彬等人设计。#南京#民国建筑#谭延闿#中山陵#成贤街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9: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6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