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袁东10月前
袁东老师说天津市考 今天天津市考出成绩了,想跟大家聊几句话。 高考也好,公考也罢,每年考试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毕竟是一个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游戏,高考六七百分以上的是妥妥的人中龙凤,公考上岸的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讲,高考考个三四五百分、公考差个5到20分进面才是常态。 为了完成这个游戏,大多数人要要经受住身心的折磨,经历很多反人性的训练,甚至要以失去个人对于世界本身的兴趣为代价,才能换来这个节点的成功。然后,又发现原来也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新的烦恼又不期而遇。 其实,公考之路并非人生的唯一一条路,要知道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面对考试,正所谓“成败有时,不可丧志”,对于考生来说,不因一次优秀而自满,也不被一时的失意击垮,才是应该有的心态。无论成败,千万别陷入到沉沦当中,根据当下的情况,把注意力转移到理性地分析问题并规划未来的方向,才是应有之义。特别提示的是,如果你坚定了考公的心,每次实战后的复盘,极其重要。 最后,不管大家选择哪条路,都祝愿大家尽快上岸,愿你再也不需要把大好的青春年华用来学行测申论了,而是能有一些时间和心情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一下冬日的暖阳,和自己所爱之人一起惬意的走在大街上,真正享受一下人生最朴素的幸福#省考 #国考 #申论 #联考 #考公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34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1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5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5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考后放平心态 | 期中考后家长如何与孩子聊成绩? 考后放平心态 | 期中考后家长如何与孩子聊成绩? 1.备受挫折的感受 很多孩子的心理状态取决于考试答题情况,一部分答题不理想的孩子来自各方压力比较大,过度关注考试成绩,以成绩定位自己,一旦发挥不好,就会害怕面对,甚至害怕他人比自己考得好,导致压抑心理,自暴自弃的现象。 2.过度补偿的状态 考试结束,很多孩子一下子就“泄气”了,其实反而不好,心里的压抑、紧张感需要一段时间慢慢消退,而不是考试结束,就彻底放飞,比如:不分时间地玩手机等。过度的玩乐会使考试期间的压力与突然的松弛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引发多种心理问题。 3.无所适从的感受 很多孩子的心理状态取决于考试答题情况,一部分答题不理想的孩子来自各方压力比较大,过度关注考试成绩,以成绩定位自己,一旦发挥不好,就会害怕面对,甚至害怕他人比自己考得好,导致压抑心理,自暴自弃的现象。 4.脾气暴躁的状态 这类孩子可能原本很优秀,对自己要求很高,由于考后感觉自己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导致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自怨自责,家长的无心之语也能让孩子的情绪一触即发。 面对这样的状态,我们家长可以做什么呢? 1.尽量避免主动问孩子“考得怎么样?你觉得能考几分?”之类的言语。避免放大“考试很重要,问题很严重”的信号,潜移默化地让孩子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我们近段时间学习成果的工具”。 2.如果孩子愿意与你分享考试的过程或考后的感受,恭喜你真的是优秀的家长,孩子能与你畅所欲言,没有隔阂。说明当孩子有心理压力与负担时,你一定能做出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轻松化解。 3.家长尽量放平自己的心态,无论孩子考得是好是坏都已成定局,还不如与孩子一起规划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放松的时间。 4.减少攀比,不过度纠结。少说一些“别人家的孩子”,多关注“自己家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优势与兴趣。 5.多听少说。考试后,孩子会担心、会焦虑自己的成绩,会因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与自己较劲、与家长较劲。此时,若家长也想发脾气与孩子对抗时,请家长尝试“6秒法则”,给自己一个6秒的空挡,什么话也别说,什么动作也别做。6秒之后再看怎么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空间,传递 “我们与你同在” 的信念。初中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和成长烦恼,家长既要在孩子需要时提供帮助,也要尊重孩子的自主空间,避免过度干预。 #期中考试 #商丘 #初中生 #高中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