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奈利1744欧莱布 #小提琴#演奏 传奇名琴:欧莱布(Ole Bull)1744 小提琴 @大钦钦 如果你对小提琴有所了解,一定听过 “瓜奈利” 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而欧莱布 1744,正是这位意大利制琴大师耶稣・瓜奈利(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在 1744 年留下的经典之作,堪称小提琴界的 “国宝级珍品”。 一、大师的 “晚年遗作”,出身自带传奇 这把琴诞生在意大利克雷莫纳 —— 世界制琴业的 “圣地”,出自制琴大师瓜奈利的晚年之手。1744 年是瓜奈利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一生大概制作了 150 把小提琴,这把琴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甚至被称为 “瓜奈利的遗作”。 虽然此时的瓜奈利身体已经衰弱,制作时的刀斧痕迹比早年作品更粗犷,琴头设计看起来有些特别,F 孔也不对称,但就像毕加索的晚期画作一样,这种随性反而成就了独特的风格。而且得益于家族资源,他能用上火力十足的优质木材,让琴的音质达到了巅峰水准。要知道,瓜奈利的琴可是能和另一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品并肩的顶级存在。 二、以 “提琴巨人” 命名,见证百年传奇 这把琴的名字 “欧莱布”,来自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奥勒・布尔(Ole Bull)。这位音乐家身材高大,不仅擅长古典音乐,还爱演奏北欧民族音乐,而这把琴的音色刚好能满足他的音乐追求。 1836 年布尔在伦敦成名后,特意买下了这把琴,带着它走遍世界巡回演出,这把琴也因此成了他最珍贵的乐器。后来,美国著名演奏家奥古斯丁(Augustin Hadelich)也用过它,这位演奏家的名气可不比约书亚・贝尔小哦。 三、“慢热” 的低音王者,藏着独特设计 初看这把琴,你会发现它有点 “与众不同”:背板厚度超过 6 毫米,比普通小提琴厚不少,甚至接近大提琴的背板;琴体偏大,声孔也更长。这些设计直接造就了它的独特音色 —— 偏向低沉浑厚,听起来很接近中提琴,拉奏巴赫、布鲁赫这类曲目时特别有味道。 不过这把琴有点 “慢热”:刚上手演奏时会觉得有点费力,得用较重的琴弓和张力大的粗琴弦,而且要先 “热身” 十到二十分钟,声音才会慢慢变得醇厚动听。就像好茶需要慢慢品,驾驭它也需要多一点耐心,但一旦找到感觉,它的音质会让人彻底沦陷。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0
一起来欣赏圣桑的绝美小提琴名曲! .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为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所作。1865年由圣-桑指挥,萨拉萨蒂独奏的首演大获成功,从此这首作品受到了全世界小提琴演奏者的热烈欢迎。 圣-桑是法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zui著名的作品为《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此外他涉猎多种音乐体裁,在作曲、演奏和教学上都对法国音乐有重要贡献。萨拉萨蒂是极富盛名的小提琴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代表作《流浪者之歌》。此次合作是法国与西班牙乐坛的一次融合,圣-桑在该作品中融入了明显的西班牙元素,同时具有忧愁和洒脱的特点,与《流浪者之歌》异曲同工。 顾名思义,这首作品分为引子和回旋曲两部分。引子中小提琴的旋律在弦乐拨奏的衬托下缓缓唱出,具有典型的西班牙风格,略显忧愁、自由随性,十分引人入圣。随后,音乐在迅速的琶音段落和颤音之后进入回旋曲部分。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活跃的回旋主题,乐队的伴奏富有节奏感。切分节奏贯穿了主题,体现西班牙风格的前倚音也始终出现。乐曲中的音区、强弱、技巧类型均变换频繁,十分炫技。 此视频的演奏者是荷兰著名美女小提琴家珍妮·杨森,杨森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以全新的方法诠释经典曲目的小提琴家,她的演奏直抒胸臆,充满激情而又优美华丽,为乐迷们带来了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视频来源:YouTube @villalobosfandc #古典音乐 #小提琴 #圣桑 #每日音乐推荐 #小提琴家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