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8
欣赏古诗。这首七言绝句通过秋日孤雁意象,抒发羁旅孤寂与思乡情怀。诗中“北人怅望”“孤城倚楼”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游子思乡的经典写照。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稀疏的树叶,飘落在长亭之上。云淡秋高,空中飞过一只孤雁。只有身在他乡的北方人才会在这秋意渐浓的时候感到格外惆怅。独自登上孤城,倚楼凝听那越飞越远的雁声。 开篇两句通过“疏叶”“长亭”“秋空”“孤雁”等意象,勾勒出一幅萧瑟、寂寥的秋日图景。落叶飘零,长亭寂寥,孤雁南飞,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时光流逝的沧桑感。云淡风轻的秋空与孤雁南飞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又凸显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为后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惟有北人偏怅望”点明诗人身为北方人,面对南方的秋景与孤雁,心中涌起深深的惆怅。这种惆怅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寇准一生历经宦海沉浮,被谪往南方,此时的孤雁恰似他自己的化身,南飞而不得归,徒留怅惆。末句进一步强化了孤独感。诗人独自登上孤城,倚楼聆听雁声,将个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融入到这寂静的秋夜中。孤城,独上,倚楼,三个动作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的孤独无助,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守的姿态,即使身处困境,仍心系故土。 全诗以景语起兴,借秋景、孤雁等自然意象抒内心情感,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雁声、秋空、疏叶等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悲凉与孤独。寇准一生刚直不阿,屡遭贬谪。这首诗写于他被贬道州期间,此时的他远离故土,身陷困境,但依然心怀家国。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看到寇准的文学才华,更能感受到他那颗始终坚守的赤子之心。 #每日古诗词 #扬我中华文化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2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4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欣赏古诗。这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秋夜孤雁南飞的意象,抒发游子望乡的愁绪。 诗意:秋意萧索,长空万里,一片明净;天空中传来一阵凄凉的雁叫声,孤独的大雁正往南飞去。秋风瑟瑟,翻卷寒霜,凄冷彻骨;风卷残云,云开见月,惊起飞雁。征途如此遥远,真担心累断大雁的翅膀;大雁的影子虽然看不见了,但隐约还能听到它的叫声。遥望天外,已经看不到大雁了,心中未免惆怅,乡愁不禁油然而生。 首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秋空的澄澈与大雁南飞的孤独身影。雁声凄凉,既点明季节,又为全诗奠定悲凉的基调。颔联烘托氛围,通过“冷”“惊”二字,强化秋风的凛冽与大雁的惊惶。寒霜、冷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出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颈联紧扣诗题“送”与“征”二字。诗人担忧大雁长途跋涉,影子虽已消失,但余音仍在,寄托了对大雁的牵挂,实则是暗寓自身的漂泊之苦。尾联以景结情,涌起深沉乡愁,收束全诗。诗人目送大雁南飞,视野渐远,乡愁油然而生,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与大雁的归途相融合,意境凄清,乡情深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巧妙的意象运用,将秋雁南飞的景象与诗人的乡愁紧密交织,雁引乡愁,诗人摹情写状,把乡愁咏叹得十分深沉与厚重,展现了中唐时期文人漂泊流离的孤独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深沉眷恋。 #每天古诗词 #中华文化传承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5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