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或初中,数学如果只是及格水平,成绩确实不算理想。但到了高中,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数学能稳定在90分(满分150分制下的60%得分率),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即便对于许多成绩优良的学生来说,数学成绩达不到90分也是常态,在试题难度较大的年份,这个分数甚至可以被视为高分。 网络上常有一种声音,认为“高中数学考120分也很一般”。这种观点往往源于两种情形: 发言者可能并未亲身经历高中学习,对实际难度缺乏切身体会;或是通过刻意贬低难度来获得心理满足感。 事实上,在高中主要学科中,要获得80%的得分率,除了语文学科外,数学是难度最高的学科之一。更关键的是,数学成绩的分布呈现鲜明特点:语文学科不容易出现极低分,但数学学科中,五六十分甚至三四十分的成绩并不罕见,且占有相当比例。 理解分数价值,需要看清各学段考试的题目构成差异: 小学阶段(满分100分):约95分基础题 + 5分中档题 初中阶段(满分120分):约100分基础题 + 15分中档题 + 5分难题 高中阶段(满分150分):约40分基础题 + 80分中档题 + 30分难题 这个“中档题”的定位需要正确理解:它是针对优秀学生群体而言的“中档”。对至少一半的学生来说,这些题目已经属于“难题”范畴。 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只要掌握课本知识,就能拿到120分”。从知识点的覆盖来看,这个说法似乎成立——高考试题考查的范围确实不超出课本。 但问题在于:课本提供的是“入门级”例题,而考试要求的是“进阶版”应用。以典型的圆锥曲线问题为例,虽然平时练习过类似题型,但在考场时间和压力下,完整、准确地解答出来是极大的挑战。 高考试卷中,五道大题的分值配置(13分、13分、15分、15分、17分)形成了明显的梯度。许多学生在第二、三道大题就开始大量失分,能够全部完成并取得高分的学生比例很低。 即使在教育强省、试题难度正常的年份,数学学科的平均分也很难突破80分(即低于53%的得分率),明显低于语文和英语的平均成绩。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数学学科的实际难度。 评估高中数学成绩,需要建立新的认知坐标系。90分不是一个低标准,而是多数学生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达到的门槛。理解这一点,家长和学生才能更客观地评估学习状况,制定合理的目标,避免被不切实际的网络言论误导,从而更扎实地规划学习路径。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3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