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军将领中,石友三因反复无常被称为“多姓家奴”。1931年他遭多方夹击大败后四处逃难,后在天津租界依靠日本特务支持重新招兵。1935年,他投奔老上司宋哲元,任冀北保安司令,抗战爆发后又借机脱离宋哲元。 蒋介石为分化杂牌军,扩充石友三的181师,将其与新6师合编为69军,石友三任军长,高树勋兼任副军长。石友三自此飞扬跋扈,多次当众让高树勋难堪。1939年底,石友三升任39集团军总司令,还将弟弟石友信提拔为师长,这令高树勋愈发不满。 更过分的是,蒋介石为抗日提拔石友三,他却与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勾结,妄图叛国投敌。此事被高树勋和蒋介石派来的臧伯风知晓,高树勋上报第一战区长官卫立煌,蒋介石也下达“制裁”命令。 高树勋与臧伯风密谋处决石友三,石部总参议毕广垣、69军副军长王清翰等人也主动参与。他们请西北军元老孙良诚出面,将石友三骗至新八军军部逮捕,随后将其活埋于黄河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石友信得知哥哥死讯后,召集亲信军官开会商讨讨伐高树勋报仇。但石友三生前残暴,又有投敌恶名,下属对石友信的计划十分不满。就在石友信慷慨陈词时,毕广垣的副官突然拔枪,一枪将其爆头。石友信倒在血泊中,复仇计划也随之破灭。#正能量 #情感 #人物故事 #情感共鸣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天津静园,始建于1921年,位于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70号(原日租界宫岛街),静园初名乾园,为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私宅,1929年至1931年,末代皇帝溥仪携皇后婉容、淑妃文绣于此居住,更名为“静园”,意在静观时局,静待时机。静园如同名字一样,处于一个安静的寻常巷落中,风格独特,也是天津众多小洋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 静园是溥仪在津居住的唯一物证,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曾经这样记载他在静园的生活——在静思堂喝咖啡,“衣裳不必太讲究,但是礼貌十分重要。如果喝咖啡像灌开水,拿点心当饭吃,或者叉子勺儿叮叮当当地响,那就坏了。在英国,吃点心、喝咖啡是Refreshment(恢复精神),不是吃饭……” 静园为三环套月式三道院落,即前院、后院和西侧跨院。园内主要建筑为前后两幢砖木结构二层西式小楼,一楼为客厅、餐厅、储藏室,二楼为溥仪卧室和婉容卧室。西楼一楼为办公室,二楼为祠堂、佛堂和文绣卧室。园内建有曲径长廊、龙形喷泉及网球场。 静园主体建筑属于折中主义风格,带有日本木构建筑特点和西班牙建筑的样式。门的结构和材料选用具有典型的日本特色,朴素自然而简约,然而它的缓坡屋顶、筒瓦的利用以及室内细部装饰则有明显的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风格。主楼中复原了当年生活场景,进入主楼便可切身感受到当年溥仪居住其中的情景。 溥仪卧室位于主楼二楼书房旁,为溥仪起居、休憩之处。溥仪在津期间,外出时常穿着考究的英国料子西服,头戴礼帽,手提文明棍,带着德国蔡司眼镜,浑身散发着古龙香水和樟脑精的混合气味,俨然一副外国贵族的模样。 婉容卧室位于静园主楼二楼,为末代皇后婉容在津居住的房间。当时的婉容,穿着时髦,非常喜欢旗袍,并参与设计,她曾让自己的裁缝李春芳把旗袍宽大的传统款式改为贴身的现代式样。 文绣房间是末代皇妃文绣日常起居之所。1922年溥仪大婚时,文绣比婉容提前一天入宫,被册封为“淑妃”。在天津时期,文绣不愿溥仪投靠日本,力劝几次,遭来溥仪的反感。那时溥仪与婉容住在二楼,文绣住在一楼的这间房里,终日与书为伴,平日无事已不再往来,陌生的如同路人。在溥仪的冷漠和婉容的排挤下,文绣于1931年8月私离静园,并向溥仪提出离婚,史称“妃革命”。文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向皇帝提出离婚的妃子。 #天津静园 #天津旅游攻略 #末代皇帝溥仪
00:00 / 1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7: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00:00 / 0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33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47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1
00:00 / 15: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