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练之笔品味纯粹诗意 领略巴赫作品的对位之美 (巴赫 - 平均律第一册 c小调前奏曲 BWV847) 🔴巴赫是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巴洛克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复调作品的顶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被誉为西方音乐的旧约圣经,体现了巴赫的音乐风格、音乐形象,是中高阶钢琴演奏者的必修课本、音乐分析的重要材料 🔴在这套曲集,巴赫的调性使用、复调、和声写作技巧表现的淋漓尽致 🔴此外,平均律键盘曲集从艺术创造上证实了平均律制的优越性,不仅是前奏曲的自由、幻想、即兴式写作风格,赋格曲也标志着功能和声思维的高度发展 📌从音乐发展的历史来看,对位法产生在先,和声学产生在后;然而教学过程是和声学在前,对位法在后。这是因为近代的音乐比较广泛地运用和声手法,因此在教学上采取了先近后远的方法,这并不是偶然,而是经过思考后的结果 📌实际上,对位法其实也体现了和声进行。它们均是和声音程、与声部连接的结合 📌第1-14小节:第一乐段。c小调,1:1对位(一音对一音)作开始,到第14小节转到关系大调(降E大调)。注意第1-6小节的主持续音 📌第15-28小节:第二乐段,以F大小七和弦作为共同和弦,通过”伪解决”deceptive resolution。【举例:F大小七和弦本应解决至降B大三和弦,形成让听众感到满意、具有回归感的音响(完全终止);而到达了B减减七和弦(c小调的导七和弦第一转位),但是F大小七和弦的七音(降E)有下行解决至下一个和弦的 D音,让听众以为产生了解决(但听着怪怪的),使解决音响的期待落空,转回c小调,进一步到达主和弦,紧扣原调 📌第28-38小节:第三乐段,虽然充满着离调(副属)和弦的进行,但c小调的属持续音、与主持续音的不间断出现,让调性稳定。第28-33小节的主和弦三度,与作品结尾的“皮卡迪三度”(tierce de picardie) - 为达成主和弦三音的纯律大三度泛音、相比小调主和弦三音的小三度和声音程,前者稳定度较高。作曲家常常在小调的乐曲结束时,把主(小三)和弦的三音升高半音,和弦结构也改为大三和弦,这个升半音的主和弦三音,是为“皮卡迪三度”。即为小调调性,但采用主大三和弦作结尾 #古典音乐 #乐理 #和声学 #巴赫 #平均律 #钢琴 #音乐教学 #五度圈 #艺考 #音乐考研 #音乐学 #作曲
00:00 / 01: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0
《升 C 小调前奏曲》Prelude in C# Minor 来自 拉赫玛尼诺夫 的《升 C 小调前奏曲》Op. 3 No. 2 钢琴教程公开课 Sergei Rachmaninoff’s Prelude in C# Minor, Op. 3 No. 2, composed in 1892, is a dramatic and intense work that showcases his early virtuosity. Known for its brooding melody and thunderous chords, it became one of his most famous pieces, captivating audiences with its emotional depth. This prelude, part of a set of five Morceaux de fantaisie, reflects the young composer’s bold and passionate style. 拉赫玛尼诺夫于1892年创作的《升C小调前奏曲》是一部充满戏剧性和紧张感的作品,展现了他早期的卓越才华。这首曲子以其阴郁的旋律和震撼的和弦而闻名,成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深刻的情感打动听众。作为五首《幻想小品集》之一,这首前奏曲体现了年轻作曲家大胆而激昂的风格。 难度指数(共11级):⭐️⭐️⭐️⭐️⭐️⭐️⭐️⭐️⭐️ 第一集,完整教程共 10 集 总教程时间 126 分钟 对完整教程和乐谱感兴趣的同学 欢迎加入我的钢琴教室: 教室主页:https://appeq7l6vst6806.xet.citv.cn/ 教程链接:https://vp8xr.xetlk.com/s/2u3HWj 乐谱链接:https://vp8xr.xetlk.com/s/1tnQlf 如果通过我的教程有所收获,请多多支持 ♪♪(´・ᴗ・`)八(´・ᴗ・`)♪♪ ⚙️ Performance by Igor © 异国钢琴教室 Original Music by Sergei Rachmaninoff
00:00 / 1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