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5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6: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唐朝时期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两度为帝,三让天下。李旦自己是唐睿宗,父亲是唐高宗李治,哥哥是唐中宗李显,儿子是唐玄宗李隆基,母亲是武则天。 第一让,是让位给了武则天,也就是他的母亲。唐高宗去世后,李显继承皇位,而武则天这时候已经羽翼丰满,欲把持朝政,于是武则天废自己的三儿子皇帝李显,改立自己四儿子李旦为皇帝。当然李旦就是傀儡皇帝,在皇宫中都不能自由行动,而武则天临朝称制,裁决一切政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李唐宗室几乎被武则天屠戮殆尽,李旦为了保住性命,请武则天称帝。就这样,李旦从皇帝又变成了皇子,还改姓"武"。 第二让,武则天后来打算将天下还给李家,这时李旦主动让位,一直称病不朝,还主动请求武则天立自己的兄长李显为皇太子。李显再度登基后,也许受了李旦主动退出储位之争的感染,意图将李旦立为皇太弟,但李旦可能当皇帝当怕了,就拒绝了李显。 第三让,李显去世后,韦皇后欲仿效武则天称帝,立温王李重茂为傀儡皇帝。不过李旦在儿子李隆基和一干将领的拥护下,率禁军控制了皇城内外,逼迫李重茂让位于李旦。就这样李旦真正过了一把皇帝的瘾。这个瘾过得可不小,后来主动禅位与儿子李隆基,但自称太上皇,仍把持着朝政的核心权力,看来是体会到权力的甜头了。李隆基何许人也,要不是这个儿子,李旦也不会再度登基。为了夺回皇帝的权力,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不得已,李旦只好真正让位给李隆基,放弃了一切权力。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像唐睿宗李旦这样的人,他一家子全都是皇上,这样的故事独一无二。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武则天活了81岁,临终前留下的一句10字遗言,这10个字,看似平淡,却为武家争取到了生死存亡的一线生机。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被迫退位,儿子李显重新掌权。81岁的高龄,武则天面对自己的命运,她决定用一句话来为武家铺路。她写下了:“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知道,自己通过篡位而登上帝位,已经与李唐宗室结下了深刻的仇恨。她在位期间,清除了大量的李唐宗室成员,甚至为了巩固权力不惜铲除反对派。这些仇恨在她死后随时可能爆发,成为武家灭门的导火索。因此,她在临终时选择放弃“帝号”,转而以“皇后”身份去世,既为自己争取了名誉,也为武家争取了生存空间。在武则天看来,如果她以“帝”的身份去世,李唐宗室极有可能以恢复“正统”为名,进行大规模的清算,彻底铲除武家。而她放弃“帝号”,以“皇后”身份去世,这样的身份不会给李唐政权提供借口去报复她的家族。她用这种“顺从”的方式,保住了武家在朝中的地位,也确保了家族的未来。这一策略不仅让她的死不成为清算的契机,也有效避免了李家对于武家“篡位”的进一步指责。她依然保持着“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象征着她与李唐政权的合法联系,而非外戚篡位者。也因此,李显在继位后,能宽容对待母亲遗留的家族。武则天避免了李显继位后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清算。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5
武则天活了82岁,临终前留下的一句10字遗言,这10个字,看似平淡,却为武家争取到了生死存亡的一线生机。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被迫退位,儿子李显重新掌权。81岁的高龄,武则天面对自己的命运,她决定用一句话来为武家铺路。她写下了:“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知道,自己通过篡位而登上帝位,已经与李唐宗室结下了深刻的仇恨。她在位期间,清除了大量的李唐宗室成员,甚至为了巩固权力不惜铲除反对派。这些仇恨在她死后随时可能爆发,成为武家灭门的导火索。因此,她在临终时选择放弃“帝号”,转而以“皇后”身份去世,既为自己争取了名誉,也为武家争取了生存空间。在武则天看来,如果她以“帝”的身份去世,李唐宗室极有可能以恢复“正统”为名,进行大规模的清算,彻底铲除武家。而她放弃“帝号”,以“皇后”身份去世,这样的身份不会给李唐政权提供借口去报复她的家族。她用这种“顺从”的方式,保住了武家在朝中的地位,也确保了家族的未来。这一策略不仅让她的死不成为清算的契机,也有效避免了李家对于武家“篡位”的进一步指责。她依然保持着“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象征着她与李唐政权的合法联系,而非外戚篡位者。也因此,李显在继位后,能宽容对待母亲遗留的家族。武则天避免了李显继位后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清算。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5
武则天活了82岁,临终前留下的一句10字遗言,这10个字,看似平淡,却为武家争取到了生死存亡的一线生机。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被迫退位,儿子李显重新掌权。82岁的高龄,武则天面对自己的命运,她决定用一句话来为武家铺路。她写下了:“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知道,自己通过篡位而登上帝位,已经与李唐宗室结下了深刻的仇恨。她在位期间,清除了大量的李唐宗室成员,甚至为了巩固权力不惜铲除反对派。这些仇恨在她死后随时可能爆发,成为武家灭门的导火索。因此,她在临终时选择放弃“帝号”,转而以“皇后”身份去世,既为自己争取了名誉,也为武家争取了生存空间。在武则天看来,如果她以“帝”的身份去世,李唐宗室极有可能以恢复“正统”为名,进行大规模的清算,彻底铲除武家。而她放弃“帝号”,以“皇后”身份去世,这样的身份不会给李唐政权提供借口去报复她的家族。她用这种“顺从”的方式,保住了武家在朝中的地位,也确保了家族的未来。这一策略不仅让她的死不成为清算的契机,也有效避免了李家对于武家“篡位”的进一步指责。她依然保持着“唐高宗皇后”的身份,象征着她与李唐政权的合法联系,而非外戚篡位者。也因此,李显在继位后,能宽容对待母亲遗留的家族。武则天避免了李显继位后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清算。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0: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751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江篱5月前
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的统治经历较为曲折,对中国历史有一定影响。 一、生平经历 1. 早年经历 -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嫡长子。他出生于显庆元年(656年),在唐朝皇室中有着正统的继承地位。在父亲唐高宗时期,他被立为皇太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习儒家经典等知识,为日后成为君主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基础。 2. 首次登基与被废 - 唐高宗驾崩后,李显于弘道元年(683年)即位,成为唐中宗。然而,他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太久。当时,他的母亲武则天掌握着实际的朝政大权。李显在位期间,皇后韦氏的家族势力有所上升,这引起了武则天的不满。而且,李显本人在处理朝政事务时,也显示出一定的优柔寡断。在即位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被武则天废黜,被贬为庐陵王,流放到偏远地区。这一时期,唐朝的政权逐渐被武则天掌控,最终武则天建立了武周政权。 3. 复位与第二次在位 - 武则天在晚年时期,面对朝内外的压力,包括李唐宗室的反抗以及大臣们对恢复李唐政权的呼声,同时她自己也意识到恢复李唐皇室的统治对稳定局势有一定作用。于是,在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被迫还位于李显,李显再次登上皇位。这次复位是在大臣张柬之等人的拥立下完成的,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 - 李显第二次在位期间,他试图恢复唐朝的旧制。他重新起用了一些被武则天贬斥的李唐宗室和大臣,试图稳定朝局。然而,他的统治时期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他的皇后韦氏野心勃勃,想要效仿武则天掌握大权。韦氏联合她的女儿安乐公主等势力,干预朝政,卖官鬻爵,导致朝政腐败。而且,李显本人对韦氏等人的行为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约束。 4. 意外驾崩与身后事 - 唐中宗李显在神龙三年(707年)突然驾崩。他的死因存在争议,有传说认为是被韦氏和安乐公主毒死的,因为她们想要早日让自己的势力进一步掌控朝政。李显死后,他的儿子李重茂在韦氏的操控下即位,但很快李旦(唐睿宗)通过政变清除了韦氏势力,李显被追尊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庙号中宗,他的陵墓是定陵。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