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07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摇摇摇4天前
#普通心理学#记忆【第一站:感觉记忆】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所有信息,都会先被扔上来。 传送带容量巨大,但速度极快!图像记忆存 零点五秒,声音记忆存 二到四秒。所以刚接触的东西如果不是印象深刻很快就会遗忘掉啦! 【第二站:短时记忆】 心理学家 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 发现,这里大概只能同时摆放 7±2个 组块。在这里,我们主要对信息进行听觉编码(也就是在心里默念),其次是视觉编码何语意编码。短时记忆的遗忘方式主要是干扰,除非你不断重复。心理学家 皮特森夫妇(Peterson & Peterson) 设计的实验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扫罗·斯腾伯格提出了三种假设,提取有平行扫描、自动停止的系列扫码和完全系列扫码 最后也是得出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扫描 就像是给你1~10随机抽了8个数字 问你有没有抽到4你要把八个数字都回忆一遍才能确定有没有4这个数字。 【第三站:工作记忆】 巴德利(Baddeley) 提出的工作记忆 模型它不止是存储,更在主动加工信息。这个团队有四位核心成员: 一、中央执行系统。作用:分配注意资源。二、 语音环路。作用:存储听觉材料。三、视觉空间模板。作用:存储视觉材料。最后一个:情景缓冲器。作用:沟通长时记忆。比如,它能把“咖啡的香味”、“杯子的触感”和“朋友的样貌”粘合成“昨天和朋友喝咖啡”的整体记忆。为什么你会“走进厨房就失忆”? 可能就是你的“CEO”(中央执行系统)被新环境(厨房的景象)干扰,走神了,把“拿酱油”这个任务从“语音环路”里给清空了! 【第四站:长时记忆】容量:几乎无限制。 记住,长时记忆不是一个静态的仓库,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存储(放)、提取(取) 三步。 这里主要采用语义编码(记意思),但也会混合其他编码。存储不是乱扔,而是有组织的。你的知识网络越密,记忆就越牢固。像是我们生活中考试一样 长时记忆的存储需要组织有效的复习和借助外部记忆手段。长时记忆的提取有两种主要方式第一个是回忆,就是给你一点线索,让你“凭空”想出来。比如简答题:“《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另一个是再认,在一堆选项里把它认出来。比如选择题:“以下哪位是《西游记》的作者?A. 吴承恩 B. 曹雪芹”。 显然,再认比回忆要容易得多,这就是为什么考试时选择题你觉得都会,一到简答题就卡壳。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