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7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87
长安宁7月前
华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大风,其极端性远超常规认知,破坏力究竟有多强? 这次华北地区的大风,风速竟然突破了历史同期的极值,北京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局地阵风甚至超过了13级,风速接近或突破了1951年以来的4月历史极值。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都表示,4月华北出现12级以上大风“历史上并不多见”。 但这还远远不够,大风还伴随着强降温、沙尘暴、暴雪和南方强风雹天气的复合型灾害,内蒙古东部和吉林东部出现了大暴雪,湖北、江西等地更是出现了10级雷暴大风和冰雹,叠加效应显著放大了灾害的影响。 这次大风的致灾性也远超普通大风,13级阵风可以吹断直径30厘米的树木,掀翻广告牌、电动车等轻型物体,甚至威胁到交通设施和农业大棚。北京已经紧急停运了4800余株风险树木,关闭了景区,调整了马拉松等大型活动。铁路、航班因大风延误或取消,部分山区公路临时封闭,城市基础设施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从历史案例来看,极端大风的破坏力不仅取决于风速,还与地形、持续时间及次生灾害相关。比如1970年波拉飓风因风暴潮导致大规模人员伤亡,而这次华北地区的“狭管效应”和城市高楼“风廊”效应则放大了局地风速。 至于这次极端大风的形成机制,与气象条件、地形效应以及气候变化都有关系。冷空气来临前华北地区气温骤升,形成强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驱动地面大风。对流层中层的西风急流通过湍流将能量传导至地面,使地表风速额外增强。而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的“V型谷地”和北京高楼建筑群则形成了“天然风道”和“风廊”,局部风速较周边增强40%。全球变暖也加剧了极端大风的风险,北极加速升温削弱极地涡旋,冷空气频繁南下,强对流活动增强,气候系统扰动,都使得极端大风事件更加频繁和剧烈。 看完这次华北极端大风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吧!#大风天气防御指南来了 #大风蓝色预警 #大风 #科普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1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