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9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64
一代名将,因此人大唐王朝延续了200年 #上热门 一代名将,因此人大唐王朝延续了200年 太子李亨取唐玄宗而代之,并且遥尊远在四川的唐玄宗为太上皇。而刚上任的唐肃宗李亨需要军方势力的支持,尤其是在安史之乱这种情况下。而当时在河北战场前线冲锋陷阵的郭子仪在接到新皇帝的飞鸽传书后,二话没说带着兄弟们回到朔方甘肃基地。 但当时另一大将李光弼不愿意回撤,因为战事吃紧。不过郭子仪对李光弼说将帅不能只考虑一城一池的得失,此时当务之急是要赶紧强化中央的力量,号召更多的郡县拥护新皇帝。 结果,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赶到灵武,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朔方节度使。之后组织更多力量平叛。 终于在公元757年,至德二载,平叛军收复了河东、河西、河南的大部分失地。郭子仪因功加封司徒、代国公。 这时郭子仪入朝,肃宗命人在灞上迎接,并慰劳他道:“国家再造,是你的功劳。” 虽然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了大功,但唐肃宗此人猜忌心中,于是借相州之事趁机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连手下的亲兵也遣散了。 随后唐肃宗早逝,他的儿子李豫即位,就是唐代宗。这时盘踞在大唐帝国西南部的吐蕃部落趁唐朝西部边境空虚的机会,纠合了吐谷浑等几个部落共二十多万人马攻击大唐,一度兵临长安城下。 胆小如鼠即位一年多的唐代宗出奔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虚弱的帝国再次面临灭顶之灾。 这时唐代宗想到了郭子仪,于是命令郭子仪出来抵抗吐蕃兵的进攻。而那时,郭子仪身边其实已经没有士兵。没办法郭子仪只好临时召募了二十名骑兵赶到咸阳,但长安已经陷落。 于是郭子仪派出人马在长安附近虚张声势,白天打鼓扬旗,晚上点起火堆,又派人进城找了几百个少年在大街上打鼓,大叫大嚷。 结果,极具戏剧性的是,长安城里的吐蕃兵听说郭子仪率军将至,便一哄而散的弃城跑得一干二净。 不过,两年后,他们又来了。 这一次,吐蕃纠集了回纥部落。此时郭子仪再担重任,郭子仪决定分化瓦解。他在回纥军前布下阵营,然后一身戎装出出进进。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6: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8
本系列播出: 【盛世大唐 —— 大唐帝王录】 唐代宗李豫(726年11月11日—779年6月10日),初名李俶,唐朝第九位皇帝,他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子,母为章敬皇后吴氏。 李俶从小好学,为人仁孝温恭,器宇度量弘深,深受祖父唐玄宗宠爱。十五岁时,被封为广平郡王。在安史之乱中,李豫以广平王的身份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元帅,统领郭子仪等诸将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战功显著,相继进封楚王、成王。75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宝应元年(762年)其父唐肃宗去世后,宦官李辅国等拥立他即位,改元广德。登基后的唐代宗致力于恢复国家秩序,稳定社会经济,对参与平叛有功的将领进行了封赏,并着手解决藩镇割据问题。在位期间,唐朝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面临吐蕃的侵扰,广德元年(763年),吐蕃乘虚攻占长安,李豫出逃陕州,随后起用郭子仪击破吐蕃。永泰元年(765年),他又用郭子仪等平定仆固怀恩之乱。此外,李豫还致力于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但藩镇势力逐渐壮大,由于中央权威受到削弱以及内政外交上的诸多困难,未能彻底消除各地藩镇势力,这也为后来的唐朝中期至晚期的动乱埋下了伏笔。他在位期间,定计诛杀权宦李辅国、鱼朝恩及宰相元载,流放宦官程元振,重用了一批贤臣如杨绾、刘晏等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恢复和发展国力。然而,外有吐蕃侵扰,内有权臣与宦官干政,使得唐代宗时期虽有治国之心,却无法实现全面振兴。唐代宗于大历十四年(779年)驾崩,享年五十三岁,庙号代宗(后改为世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他的儿子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
00:00 / 1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2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2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9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